工业机器人的体检与医疗新工作新知识
如今,工业机器人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生产领域,催生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人员这一新职业。 他们主要负责工业机器人的调试和维护。 说白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人员就是为工业机器人进行“体检”和“看病”的医生。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如何工作? 与传统的维修技术人员有何不同?
《体格检查员》
工业机器人是什么样的? 它们像科幻电影中的人形机器人吗?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进位于浙江省慈溪市的宁波慈星有限公司。 公司是智能针织设备供应商。 生产车间的场景和我想象的很不一样:没有三头六臂的机器,只有落地式打印机这样的设备。
“别小看这些设备。”一名工作人员看出了记者的疑惑。 “输入相应指令,它们就能自动将纱线编织成不同的布料,是当之无愧的工业机器人。” 有人看到他控制着面板。 通过熟练的操作,包裹在机器顶部的纱线被“吸”进去,伴随着“沙沙”的声音,织物被“吐”出机外。
“工业机器人并不局限于一种形式。” 宁波慈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立军告诉记者,“是否是工业机器人主要看它能否软硬件结合,能否独立完成相应的指令。”
在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正在调试设备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屠旭东。 屠旭东是一位“95后”。 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工作服。 他的脸还有些稚嫩,但他熟练地在不同设备之间穿梭,时而在设备屏幕上操作,时而打开机器查看。
“我们的每台工业机器人在出厂前都要进行调试,主要是测试软硬件的兼容性,类似于‘全面体检’。”屠旭东说。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人员就是‘体检医生’。”
即使是经过调试出厂的工业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故障,影响正常生产。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及时排除故障。” 屠旭东说,“相当于给工业机器人‘看病’。”
正当他说话的时候,一台机器突然发出嘟嘟的错误信息。 屠旭东上前,暂停了机器的运转。 他熟练地在屏幕上输入指令。 过了一会儿,机器恢复正常运转。 “与传统的机器故障不同,我们的工业机器人报告的错误大多数是由于软件和硬件不兼容造成的。就像大脑无法控制身体一样,只需要在软件层面进行修复。” 屠旭东说道。
自学编程
2017年,屠旭东毕业于浙江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科毕业生进入工厂后,会不会觉得自己不够资格? “当我申请这份工作时,我觉得这份工作与我的专业相匹配,所以当时我没有考虑太多,”他说。
刚开始,屠旭东被分配到装配车间,像普通工人一样在装配线上工作,负责零部件的装配。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难道连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吗? 屠旭东并不信服,但当他真正到达装配车间时,他却傻眼了:各种零件纷繁复杂,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但他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同事们并没有把这位新来的大学生当作外人,而是拉着他的手。 几个月来,屠旭东在不同的流水线上学习,这次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以前,我在课堂上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 只有在工厂亲身实践,才能理论联系实际。”他说。
几个月后,涂旭东又回到了调试车间。 “在装配车间工作,我了解了针织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在调试车间,我主要负责将不同的零件揉捏在一起,实现‘化零为整’。” 他说。 由于没有相应的证书,屠旭东最初是协助一位工艺大师做事。
跟着师傅学习了一段时间,屠旭东进步很快,虽然犯了错误,但也感觉自己羽翼丰满了。 然而有一次,一台设备突然报错,而主人又不在,屠旭东只能独自应对。 这次的故障比较特殊,尝试了各种方法还是不行。 屠旭东急得满头大汗。 一旦故障无法修复,那将是数十万元的损失! 幸好其他人及时赶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修复。
要使所有部分协同运行,软件驱动是关键。 为此,屠旭东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编程知识。 “如今,工业装备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仅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足以应对,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他说。
2022年,经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宁波慈兴将组织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维护人员资格认证考试。 考试内容以实践为主。 通过后即可“持证上岗”,独立工作。 屠旭东报名了。 得益于之前积累的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我终于顺利通过了。
成为第一学者
根据《国家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维护人员职业技能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维护人员分为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四级。 级别越高,对工作年限和学习时间的要求就越高,甚至理论考试的时间也就越长。
《标准》逐步提高了各级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维护人员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高级别覆盖低级别。 例如,在“工业机器人本体检查”的工作内容中,4级/中级工的技能要求是“能检查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外观”和“能使用扭矩扳手等工具检查安装位置”工业机器人本体的检查和诊断结果”,二级/技术员“能够对工业机器人本体的检查和诊断结果进行评价”,“能够对工业机器人本体的检查和诊断方案提出建议”。
“我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晋升渠道。”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李红利介绍说,“目前共有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人员67人,其中二级/技师8人,四级/中级工59人。”
完善的考核机制、晋升通道和一系列荣誉称号,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工厂工作,在工厂实现人生价值。 1989年出生的魏红星被评为“2022年浙江省青年工匠”; 老孙平凡荣获“2020年度创新创业人才”、“2021年度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等称号; “技术大师”李立军长期从事高端针织装备、数字化工厂等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的研发,作为主要项目完成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进步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
获得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资格后,屠旭东的薪资提高了很多。 虽然还是一名四级/中级工,但屠旭东的干劲十足。 “三百六十,我将成为状元,我要继续扎根在这个领域,以优秀前辈为榜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申请更高的专业水平,努力奋斗早日成为泱泱大国的工匠。” 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