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迈向数字湾区打造智慧世界级城市群
上午10点,不仅路上的汽车忙碌; 在珠三角的工厂里,连接工业互联网的智能机器正在传输宝贵的运营数据。
晚上7点,城市的脉搏并不会因为夜幕降临而减慢; 交通等大数据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快速运行,让城市运行更加合理高效。
凌晨12点,即使您突然需要处理政务,也不用担心实体大厅已经关闭; 只需登录“粤务”或广东政务服务网,触手可及、全天候、无需见面、零流动……
这只是粤港澳大湾区迈向“数字湾区”的几个勾勒。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从信息基础设施、制造业基础、数字化应用等方面看,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具备良好基础。 近年来,抢抓机遇、落实要求、快速行动,建设数字湾区。 发展成果显着,前景广阔。
率先发展以数据为关键的数字经济
“整个湾区的数字化基础非常好,智能制造本身就是整个数字化技术落地的基础设施。” 腾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举了一个例子。 移动支付、微信支付诞生于广州,并辐射全国乃至全球。 。 “所以我们有先天优势,有很多创新可以在大湾区率先测试和尝试,”他说。
广东作为全国网络大省和信息通信产业大省,信息通信总量、规模、收入全国领先。 电信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收入均占全国总量的13%左右,电话用户、固定宽带用户和光纤宽带用户总数均居全国第一。 注册网站数量占全国网站总数的15.8%。 每户月均移动互联网流量达到3G。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扎实贯彻落实中央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广东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基本建成全光网络全省,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去年,制定了2018年至2020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
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布局并加快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不少城市的特色。 “现在香港已经从传统的经济中心发展成为新经济、数字经济中心,我们也感受到香港特区政府在各方面都非常强大。” 香港数码港主席林嘉丽表示。 澳门近日举办“世界数字经济组织合作论坛”,联合政府、机构、企业等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和更有效的组织方式,实现更高效、可持续的发展。
广东数字化发展布局较早,行动扎实。 早在2013年,就在全国率先成立广东省实施大数据战略专家委员会; 2016年获批建设“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着力打造“一区、两核、三带”大数据发展格局。
2018年,广东出台全国首个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地方政策,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培育20个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20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启动数字家庭新行动,开通全国首个4K超高清试播频道,形成三大千亿新显示产业基地; 发布《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人工智能产业进行全局性、前瞻性的部署。
2018年4月的“2018中国(广东)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大会”上,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发布制造业大数据指数(MBI)。 后来,作为唯一的实际应用而非理论研究成果,一举荣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此外,广东大数据发展指数、互联网发展指数、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均位居全国第一。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全国四个战线”的重要力量。
实体经济拥抱数字化
生产销售全面转型升级
“过去,我们必须向客户展示定制的产品模型并生产出真实的产品,成本高且修改麻烦。现在我们利用数字化手段和3D打印可以轻松完成这一任务。”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小平 看来,数字化转型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 “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
走进这家佛山企业的生产车间,300多台高精度加工设备正在有序运转,包括车铣、五轴柔性、车磨、真空热处理、智能立体仓库等。 该公司正在对其硬件进行数字化。 率超过95%。
作为享誉全球的“世界工厂”,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但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数字化、智能化无疑是唯一出路。 在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近年来掀起“拥抱数字经济”浪潮,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环顾四周,东莞、珠海、阳江……像星链这样的案例在粤港澳大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美的集团、李锦记、威尚家具等制造企业纷纷开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行业领先的数字化制造工厂。 传统制造业正在逐步从“汗水经济”转向“智能经济”。
不过,转型虽好,但不少企业仍面临困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该从哪里开始? 有哪些阶段? 很多企业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设备自动化。 但事实上,精益管理、设计标准化、质量标准化都是打造智能工厂的要素。
“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有专家表示,数字化转型需要每个企业对自己进行定位和分析,确定自身数字化转型应用的范围和角度。
不仅在生产研发端,在营销销售端,智能化升级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深圳宝安,距机场18公里的工业园区内,“家园卫士”的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 在这个不起眼的公园里,每年有超过100万台扫地机器人诞生于此。 它们被打上霍尼韦尔、惠而浦、飞利浦等品牌标志,并发往世界各地。 但拥有技术和生产线并不意味着拥有市场。 “家园卫士”工厂厂长吴鹏云表示,同等品质下,贴牌产品不愁销量,但自主品牌没人关心。
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毛艳华表示,嘉威士是中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典型。 这些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是就业的海绵。 但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也往往很差,常常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 从生产到需求,从产品到品牌,错综复杂的链条所造成的营销壁垒一度让中国制造举步维艰。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这一壁垒有望一举被打破。 2018年12月,嘉味实作为第一期试点工厂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计划”。 通过可视化平台——利用直播技术打通生产端与需求端之间的信息流,使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全面融合。 过程可视化。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系主任倪国华认为,“生产线装满摄像头”看似简单的一步,可能会对中国制造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智能化升级后的透明化生产,可以有效解决产品品质的信任痛点。
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城市智能化、数字化。 下一步,粤港澳将加强合作分工、优势互补,加快推进数字湾区建设,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世界级城市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曾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它的建设将助力三地实现跨境融合、协同创新,打造以“广深港澳”为主轴的科技创新走廊。 湾区处于创新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