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硬件市场白皮书智能眼镜眼镜生态链综合分析
谷歌眼镜的价格以及缺乏本地化服务,使其在中国市场成为“冷门”产品,市场热度有所减弱。 今年年初,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了头戴式显示器初创公司Oculus VR。 眼镜产品的热潮立即被点燃并蔓延至中国。 联想成为国内第一家抢占市场的大厂,现在百度也加入进来。
在当前智能手环、手表缺乏需求和投资亮点的困境下,市场焦点开始转向智能眼镜。 智能眼镜的产业链和运营模式是否已经基本达到应用的临界点,雷锋网智能硬件研究部对多家公司进行了现场调查,本白皮书的内容将阐述我们对这个市场的理解。比较直观、全面。 (更详细的研究信息,请关注文末联系方式。)
严格来说,智能眼镜是指具有独立操作系统、可由用户独立安装应用软件和服务、通过语音或动作控制、通过无线连接与网络连接的眼镜产品的总称。 增强现实(AR)产品(例如Google Glasses)眼镜属于智能眼镜的范畴。 但由于目前市场目标并不多,因此我们在本白皮书中增加了头戴式虚拟现实(VR)眼镜产品的覆盖范围。 头戴式虚拟现实眼镜主要用于沉浸式3D游戏和电影,需要配备主机和遥控器。 设备。 现在我们将两者整合起来呈现给大家。
国内智能眼镜量产时间点及定价范围
由于智能眼镜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全球智能眼镜产品标的并不多。 大部分产品仅发布,尚未量产。 因此,我们选择了几家主要厂商进行跟踪,了解计划进度和量产时间点。 。
从图中可以看出,首批产品将于9月底进入量产,更多产品将于年底上市,部分产品存在延期风险。 从售价来看,VR眼镜的定价门槛在300美元左右,而国内的AR眼镜尚无参考标准,但首批价格基本在2000-3000元区间,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消费市场来说有点高,但产量和价格始终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当需求上升时,价格就会下降,而需求取决于哪些紧迫的消费者问题得到解决。
产业链分析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在解决方案层面上是不同的。 相对而言,VR的进入门槛略低。 主要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实时图像处理和传输以及3D眩晕问题; AR的壁垒主要体现在光学领域,光学技术集中在少数供应商手中。
Oculus拆解内部结构图(图片来源:iFixit)
虚拟现实(VR)眼镜主要包括硬件单元、棱镜、显示单元、外围音视频、电源接口和结构件。
硬件单元包括处理器、驱动IC、传感器、无线连接、摄像头和其他组件。
VR眼镜的显示内容主要来自PC或其他终端,因此仅作为内容接收端,硬件要求不高,硬件供应商较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处理器方面,Oculus采用的是ST MCU,而AntView采用的是FPGA。
显示单元方面,目前发布的几款产品基本都采用1920*1080分辨率的屏幕。 根据实际测量,OLED屏幕延迟更低,体验更好,这也解释了Oculus与三星合作的原因。
对于棱镜,Oculus 使用球面镜,AntView 使用非球面镜。 每个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球面镜可以真实模拟眼睛视野的边缘曲率,给人更强的沉浸感。 缺点是对于这个显示曲率,所有内容都需要重新移植; 非球面镜完全兼容现有游戏,无需修改。
内容传输主要采用有线传输。 在延迟和无线传输损耗以及实时性问题得到解决之前,有线传输仍然是标准。
另外,VR眼镜在玩游戏时需要配备类似遥控器的配件,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 控制的难度体现在传感器算法(包括头部运动检测和遥控精度等),以及算法的优缺点。 直接影响游戏体验。
VR眼镜厂商目前重点解决包括3D眩晕在内的用户体验问题,并与游戏厂商合作,提供更多适合眼镜操控的优质内容。
Google Glass拆解内部结构图(图片来源:teardown.com)
增强现实(AR)眼镜主要包括软硬件单元、光学系统、交互单元、结构件等。
从软硬件单元来看,由于AR眼镜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对硬件处理能力和集成度要求较高,因此基本采用类似手机的方案。 处理器采用TI、君正、瑞芯微等厂商芯片,操作系统采用Android系统。
目前AR眼镜主要采用台湾中正、聚晶等具有多芯片SiP封装能力的厂商,将处理器、内存等芯片封装在一起,实现高集成度和低功耗,并辅以柔性PCB和结构。 设计并完成最终产品。
光学部分包括棱镜和光显示单元。 光学显示选项包括 LCD、OLED、DLP 和 LCOS。 目前,LCOS是智能眼镜的主流方案。
目前,全球掌握LCOS芯片设计和屏幕封装核心技术的公司主要有美国的Syndiant、DisplayTech、台湾的奇晶光电、中国的长江利微等。 国内水晶光电在光引擎、棱镜、光学镀膜等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此外,还有包括日本、韩国、美国在内的多家国外企业可以提供智能眼镜棱镜产品。 通过外部合作,奇晶光电、长江力微、水晶光电目前可以提供完整的智能眼镜光学模组解决方案。
互动方法。 智能眼镜采用的交互方式包括语音、动作识别、骨传导技术、触摸等。
目前,AR眼镜的硬件方案和光学部分集中在少数供应商手中。 短期来看,适合大厂商整合资源,促进产业链成熟。 但从长远来看,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新进入者的供应链短缺。
To B还是To C,这是一个问题
商业模式的基础是盈利模式。 从现阶段发布的产品来看,AR眼镜的价格普遍较高。 谷歌眼镜售价1500美元,联想M100售价8000元,VR眼镜则在300美元左右。 单从价格来看,VR眼镜似乎更实惠。 从应用角度来看,我们也认为VR眼镜更容易打开消费市场,AR眼镜更适合早期的商业应用。
无论AR还是VR,基本商业模式都是一样的,都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平台,供开发者开发应用、丰富生态链。 谷歌和Oculus都在沿着这条道路进行探索,但从实际表现来看,VR眼镜应用开发者似乎更有动力。
消费市场注重娱乐和社交属性。 VR眼镜的目标用户主要是游戏玩家,很好地迎合了这一需求(价格也是关键)。 尤其是用户体验后带来的兴奋感,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付费意愿。 这种采用单点突破的方式,更容易打入消费市场。 另一方面,AR眼镜提供信息提醒、导航、拍照、通话等功能,消费者只是觉得很酷,而且由于价格昂贵,购买欲望并不强烈。 在医疗、航空、物流、建筑、旅游、执法、广告等专业领域可以找到更合适的应用场景。 等到应用在行业内更加普及、解决方案更加成熟、应用更加丰富时,再引入消费市场或许是一个好主意。 的路径.
因此,价格并不是阻碍AR眼镜进入消费市场的主要问题。 AR眼镜的降价空间很大。 硬件方面可以做到1000元左右的价格,主要是应用层面。
总结
我们从产业链、主要公司产品上市时间点、商业模式等方面简要阐述了智能眼镜市场的现状和短期发展方向,主要传达了以下信息:
1、智能眼镜产业链上下游厂商拥有相对成熟的软硬件解决方案,行业基本具备量产条件。
2、今年会有更多的企业发布产品,参与资源整合,商业模式将更加清晰。
3. 新进入者需要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在市场中定位自己,并在最佳时间窗口卡住。
4. 价格不是驱动市场的主要因素,应用才是主要驱动力。
5、产品交互形式、应用开发资源、渠道资源和内容合作伙伴将成为智能眼镜厂商竞争的关键。
附表为目前智能眼镜产业链公司信息汇总,包括公司及团队介绍、融资状况、产品详情及进展、产品优势、下一步计划等。
如需了解白皮书的详细信息和咨询,请联系:johnson@leiphone.com,微信:johnsonjxq
中国智能硬件市场白皮书——可穿戴上游生态
中国智能硬件市场白皮书——智能手环:智能手环进入2.0时代
中国智能硬件市场白皮书——智能手表:iWatch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