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研究
摘要 智慧课堂的提出和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改革的一项突出任务,也是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 立足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结合信息技术背景,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和学习评价。 基于这些视角,进一步提出中小学智慧教室的建设要点。 优化建设路径,需要围绕学习的“深度、广度、结构、工具、平等”等,分析智慧课堂新教学模式,为教学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改革和信息整合,为后续智慧课堂实践提供指导。 理论支持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 信息化 智慧教育 智慧课堂建设策略
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数字化管理的进程。 信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泛传播到各行各业。 这也促使了“互联网+”教育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教室的出现。 想法随之而来。 在互联网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以课堂数据采集、课内互动联网、课后个性化辅导为代表的智慧课堂系统正在加速未来课堂的变革与创新。 引导新的发展方向,即探索信息技术平衡学习需求和教育供给,创新教育教学理念,重塑传统课堂生态环境,真正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智慧课堂,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教育改革[1]。
1、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智慧教室特点分析
与传统课堂环境相比,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构建的智慧课堂在科学、人文、思维、智能、互动等方面的创新与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
1、包含智能科技的科学课堂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眼力和脑力,赋予了人们极大的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它还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获取学习资源并开展学习活动。 教育最基本的规律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智慧教室的出现是尊重教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的体现。 在强调信息技术对学生重要性的同时,极大地释放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匹配适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学生感兴趣、能够亲身体验的虚拟现实场景,为学生提供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愉快的学习和体验,极大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应用知识开展科学、高效的学习活动[2]。
2、深度挖掘文化价值观的人文课堂
在传统的课堂文化表达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知识的传递和应用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学生在理解知识、传承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在智慧教室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师生之间的沟通不再是被动的。 教学方法和内容呈现上有越来越先进的表达方式,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开放和开放。 融合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 另一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智慧课堂,学生可以实现更加自主、自由的信息共享和体验,丰富学生之间的知识体系,也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更愿意互相帮助。 相互分享,提高共享文化水平。 智慧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可以体现教育的人文本质,引导文化价值观的深入探索,使师生在更加和谐的共享文化中相互支持彼此的价值观,推动信息技术成为发现文化成就的工具。 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文化素养。
3、尊重学生个性的思维课堂
在智能技术的应用环境下,课堂融合技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 以丰富的资源和数据支撑为基础,以教师辅助为手段,以多元化教学模式协同创新为抓手。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学生个性和自我需求的最佳发展[3]。 依托智慧教室构建的教学环境,首先学生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优势和劣势,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自己的系统认识和把握,并总结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学习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其次,智慧教室系统还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记录自动存储和优化学习内容,推送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为他们提供最优质、最适合的支持服务。 最后,互联网技术在智慧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结合多元化的教学类型,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视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创新意识,加速智慧发展。
4、释放教师潜能的教育课堂
智慧教室一般依靠动态学习数据的采集和深度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习惯和学习成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研究。 他们依靠数据的准确性和广度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做出教学决策,使传统的教学决策依赖于教师经验的范式发生转变。 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将面临更科学的数据和更具体的教学过程框架,这也促使教师时刻根据数据和科学决策改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安排,从而产生影响。论教师综合能力。 要求越来越严格,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潜力,主动适应新的课堂环境。 此外,智慧教室的建设也促使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 教师通过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知识框架,将自己从主导地位转变为引导方向,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课堂,提醒教师快速完成身份转变。
5、激活群体关系的互动课堂
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内容,通过在线教学呈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打破了传统课堂相对封闭的固定场所教学传播点,丰富了学生群体的教学体验,让不同班级更加无障碍。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同一知识点的在线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了临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再局限于线下,而是拓宽到线上的交流和互动,发现有共同学习兴趣的学生群体,可以广泛拓展群体关系,让学生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选择自己合适的群体进行学习、交流、互动,使学生群体活跃起来。 与此同时,传统课堂中固有的师生关系也被打破。 只要群体或个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就能发挥教师的作用,有效缓解过强的师生关系,形成更大范围的群体互动联系,充分展现智慧课堂在人际互动方面的优越性。使课堂教学处于相对开放的氛围中,构建更大规模的互动场所[4]。
2、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策略
在教育信息化前提下,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需要更有针对性、差异化、优势化,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智慧教学环境。学习和教师教学。
1、学习环境从机械化向整体生态化转变
创造优质的教学环境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前提。 课堂教学环境的升级改造是建设智慧教室的最先期准备。 建设智慧教室,首先需要对环境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创新多媒体教室,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生态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需要改变单纯利用技术呈现和传递知识的传统机械化操作,避免简单照搬书本知识。 升级后的智慧课堂,要求教师利用大数据、学习分析、智能系统、数据平台等核心技术,全面提升运营能力,将有限时间、空间的课堂空间转变为灵活多变、多元互动、共享智能学习空间。 其次,教师在改造升级学习空间时,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环境,根据学生的习惯推荐内容,深入分析学生的实践知识需求,并通过结合学习目标、内容等教学模式创造学生喜爱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自愿地置身于智慧课堂的教学环境中,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
2、学习目标从单一维度目标转向三维目标
除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外,智慧教室的建设还有另一个重要使命,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从简单的知识吸收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感知、思维能力的发展等多维度目标,以及情感认知的表达。 全面提升。 因此,在智慧课堂建设过程中,教师应明确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理念,升级传统教学目标,重新制定智能化、特色化、综合性的三维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充分认识三位一体教学目标对未来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以知识为基础,然后对课程标准、学科特色、学科定位等其他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通过综合知识探究内心情感、思维、并以此制定和设计精细化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觉开拓思维、丰富情感、提高能力。 其次,在构建三位一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智能系统的优势,根据学生数据特征和学习规律,建立短期学习目标,使目标更加务实,鼓励学生完成由信心和兴趣等情感驱动的学习目标。 ,达到智慧的升华。
3、学习内容从知识灌输转变为问题引入。
智慧课堂建设的另一大方面还应包括学生的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建设智慧教室的巨大知识来源。 缺乏内容支撑的智慧课堂无法完善和建设。 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是以教师为中心呈现的。 教师如何传递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相应的内容。 课堂知识的灌输体现在教师教学内容的主观知识展示。 在这种传统的课堂机制下,学生失去了主动获取知识内容的能力,无法选择和吸收知识。 智慧课堂的升级建设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内容选择,将学习内容从灌输转变为问题引入[5]。 以问题引入的形式构建学习内容,即根据已发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激励自己主动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体验知识的获取,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 从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发掘知识的内在价值。
4、学习模式从自主分散学习向三维多终端交互转变
学习模型作为学生接受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便捷地吸收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基于教师构建的经验模型。 信息技术只是作为知识复制的工具而存在。 课堂学习模式集中在有限的、独立的、相对封闭的物理空间内,依靠教师听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有限的时间无法满足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老师的一言一行的教学模式占了上风。 智慧教室的建设过程对学习模式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 它改变了过去被动的学习方式,以建立三维、多终端的互动教学方式为手段。 三维多终端互动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各种网络终端或智能教育系统,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式学习、社交式学习。化学学习等学习模式应运而生,构建了多元化创新的学习模式,丰富了教学形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高水平地实现学习目标。质量。
5、学习评价从注重结果转向强调过程
科学、高效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 以往的教学质量评价更多以知识和结果为依据,片面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以阶段性成果展示为主要标志,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知识。 学习过程中的价值表达。 片面的成绩评价很容易导致学生否定自己,失去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无法清晰地认识和反思自己。 智慧教室的建设与创新对学习评价提出了新要求、新期望。 从结果型评价转向过程型评价,既是未来教育评价改革的历史遵循,也是智慧课堂建设必须遵循的方向。 在智慧课堂建设过程中,将为课堂学习评价提供多元化、动态的过程评价,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全过程客观地认识和反思自己。 智慧课堂强调基于过程的学习评价。 它将基于规范化管理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数据跟踪和分析,构建全过程的动态课堂评价,并结合定性、定量等多种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将评价延伸到学生、家长和学生乃至群体,构建科学、动态的评价体系。
三、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智慧教室的建设路径
中小学智慧教室的建设路径要主动以“学生”为中心,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室的优势,充分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让学生能够从“广度、深度、结构、工具、平等”等维度进行学习,实现质的突破和量的创新,引领学生智能发展,提升核心能力。
1、基于线上线下智慧环境拓展学习“宽度”
中小学智慧教室的建设路径从学习环境入手,应强调虚实一体化课堂学习空间的应用,即依托线上线下虚实空间构建智慧生态环境[6] ]。 智慧生态环境不再关注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而是加强虚拟与现实空间的融合与发展,支持学生泛在学习的多元空间集合,大大拓展了学习空间的宽度,进一步形成资源丰富、多系统交互、多工具协作、多类型学习活动、多元化评价的泛在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广阔的学习空间中智能、主动、全面地学习,拓展“学习的广度”。 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利用智能技术构建情景式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进入虚拟现实环境。 他们通过场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了解环境,引发情感共鸣,从而帮助提升思维。 完成知识的内化; 另一方面,学生利用线上线下空间的融合,更全面地分析自己的个性,使系统能够自发推送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完成个体差异化知识的构建,实现个性化成长,并促进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
2、以三位一体为学习目标,探索学习的“深度”
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需要建立智慧学习目标,打造基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学习目标,给学生明确方向,防止学生陷入困境。混乱的学习状态。 教师设定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开发内在潜力,使学生能够获得自豪感和自信,挖掘学习的“深度”,具体体现在:师生构建以共同学习为目标的教学关系,形成教育学习组织,应用智能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使课堂组织和活动更加深入开展,并进行灵活的教学预设,以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 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安排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选取有价值的案例,完成教学设计。 学生按照老师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还原知识发现和发展的全过程,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实现学习目标。
3、多种形式丰富学习内容,重塑学习“结构”
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要在学习内容上下功夫,强调内容的分级管理和智能推送,协助学生建立多种形式为主线的学习内容选择,让学习内容更加具体、直接。 智慧教室的引入,让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为学生呈现不同类型的在线教学资源和优质课堂。 通过智能情境分析和诊断技术,匹配合适的内容,供学生学习、教师以数字化形式授课。 呈现在学生和老师面前,打破了原有的书面教材形式,使学习“结构”更加多元化,学习内容更加灵活多变。 智慧教室引导下学习内容多样化呈现形式影响着学习过程。 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智能推送以一系列知识点的形式增量展示在学生面前; 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展示给学生,可以根据相关性进行组合,以问题或任务的形式分层分类呈现给学生; 还可以结合配套结构设计,将不同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以情景事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4、创新学习“工具”,立体互动教学模式
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具体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多元化、立体化的互动学习模式,更好地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智慧化、科学化教学,为智慧课堂的实施提供方向指导和实践支撑。智慧教室[7]。 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采取不同的学习模式,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素质的提高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可以创新学习“工具”,帮助学生在更好、更智慧的空间中实现智慧发展。 具体来说,运用大数据分析、动态学习评价、人性化智能提升等手段,极大改变和创新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课中、课后师生互动更加频繁、频繁。 方便,从简单的备课、听课、提问等教学和预习、听课、答疑、作业模式转变为基于智慧的新型教学模式,并衍生出立体学习、互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学习,以及基于学习的学习。 教学、灵活的生成学习等多元化模式使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更加丰富,教学过程能够更加顺畅地共享,教学目标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
5.通过及时有效的过程化三维评价,促进学习“平等”
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还需要及时有效的过程评价、学生间互动评价、自我反思评价、形成性评价等评价方式,确保智慧教室系统的长期健康发展。 因此,学习评价的建立不能仅仅注重对学生最终成绩的分析,还需要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认知、思维能力等。 学习评价要重点倡导学习的“平等”,不再局限于学习结果,而是构建一个科学的、动态的学习过程的时间维度,动态地评价和监督学生的行为投入、表现、结果等方面。学习过程中,让学习评价更加实质性,更全面地分析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具体来说,在当前智慧教室建设过程中,陆续投入了大量的智能考核软件和智能分析工具,其功能考核开始从单一的知识和表现考核向综合能力考核转变,体现了考核多元化。 过程化发展趋势趋于表达知识与能力综合对比的可视化呈现,通过智能工具完成评价的过程分析与应用,并在实践课堂中不断实现演进与升级,推动评价标准与方法的智能化。 替代品。
参考
[1]王天平,严君子. 智慧课堂的概念解读与本质属性[J]. 电化教育研究,2019(11)。
[2] 刘邦奇. “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10)。
[3] 邱毅,谢友如,李世杰,等。 迈向智慧时代的课堂转型[J]. 电化教育研究,2018(07)。
[4]杨兴波. “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方案与实施[J]. 教学与管理,2019(10)。
[5]刘军.智慧课堂:“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课堂发展新方向[J]. 中国电化教育,2017(07)。
[6]张新爱. 大数据时代英语智慧课堂建设[J]. 教学与管理,2018(36)。
[7] 高琳琳,谢月光。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0)。
[作者简介:付小兵(1988-),女,山西太原人,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