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乘联会2023年7月乘用车新四化指数再创新高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乘用车市场的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也成为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中,智能化是客车新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

据乘联会消息,8月3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议,简称乘联会)联合上海安路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月度乘用车新四化指数为84.4。 其中,电气化指数为34.7,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智能指数为52.1,比上月略有下降,但整体稳步上升;互联指数为66.3,与上月基本持平。

智能化市场需求_智能化市场前景_智能化市场

(图:2023年乘用车新四化指数)

(图示:2023年乘用车智能化指数)

(图:2023年智能乘用车指数)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智能化指数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表明国内乘用车市场在智能化方面不断创新进步。 那么,在这一领域,哪些企业表现出了突出的优势和潜力呢? 华为、小鹏、好魔值得关注。

当智能驾驶时代来临,智能化将是新能源赛道制胜的关键。

第26届成都国际车展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智能化是本届成都车展的最大亮点。 各大车企纷纷展示了在辅助驾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例如,华为与文杰联合推出了搭载华为ADS 2.0高端辅助驾驶系统的全新文杰M7智能驾驶版。 城市NCA能力进一步升级,带来主动超车变道、紧急变道、高速、城市导航辅助等功能。

微派携手陌陌智行,共同展现AI自动驾驶的强大实力。 WEI品牌高端智能大六/七座双旗舰阿尔派DHT-PHEV和蓝山DHT-PHEV一同亮相。 其中,蓝山是首款标配全系列辅助驾驶产品HPilot的车型。 陌陌的辅助驾驶产品也得到了蔚品牌车主的广泛认可。 目前,潍牌高速NOH用户月活跃使用率已超过88%。 高速NOH可为蔚品牌车主提供智能进出匝道、智能避让入口、智能变道保护、智能识别易混行路口、分心疲劳监测等功能,缓解驾驶员疲劳高速公路上,让家庭出行更安全、更轻松。

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轨道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格局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新增具有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L2级乘用车渗透率将达到34.5%,预计具有智能驾驶功能的L2级及以上乘用车渗透率将达到2025年达到70%。与电动化相比,汽车互联和智能化转型覆盖面更广、更深层次、发展潜力更大。 目前,海默HPilot已安装在蔚来、坦克、欧拉、哈弗等近20款车型上。 截至2023年7月,海默用户辅助驾驶里程已突破7000万公里,HPilot2.0辅助驾驶日均里程利用率达到12.6%。 浩莫中感城市NOH,已在北京、保定、上海等城市落地,并已在更多城市开始推广测试。

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以大车型、大数据为主导的智能化成为汽车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智能驾驶将引领汽车行业新一轮变革。

在大型模型方面,今年4月,好墨发布了业界首款自动驾驶生成式大型模型DriveGPT雪虎·海若,随后受邀成为“北京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大会”首批模型合作伙伴观察员合作伙伴计划”。 DriveGPT雪虎·海若也成功入选北京市首批10个人工智能工业大模型应用案例。

在大数据层面,小鹏汽车和好摩智行都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们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智能计算中心,为自动驾驶模型训练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 小鹏汽车与阿里云联合打造的智能计算中心“福耀”于2022年8月上线,算力达到600 PFLOPS,使自动驾驶模型的训练速度提升170倍。

昊墨智行于2023年1月正式宣布,建成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智能计算中心MANA OASIS(雪湖绿洲)。 其计算能力高达670亿次/秒,存储带宽可达2T/秒,通信带宽高达800G/s的高性能网络。 在郝默看来,数据是人工智能最大的驱动力,也是自动驾驶能力进化的养料。 要将自动驾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需要大量的真实路况数据,并且必须对数据进行大规模的标注、模拟和验证。

从乘用车“新四化”指数数据可以看出,智能化是乘用车市场的新趋势,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战场。 智能化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 华为、小鹏、好墨等企业展示了自己在智能化方面的实力和潜力。 通过不断创新和进步,它们已成为智能汽车发展的一股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