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煤矿分级分级评价体系建立
今年3月,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智慧煤矿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智慧煤矿发展的三阶段目标。 然而,目前尚无评价煤矿是否为智慧煤矿的标准。
为此,我们去年受国家能源局委托开展了《智能煤矿分类分级技术条件及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的研究制定。 明确了筹备思路和框架,启动了项目。 今年我们将对标准进行讨论、修改和完善。 征求意见稿完成,5月对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并申报国家标准立项。
将智慧煤矿分为三类
在对智慧煤矿进行分类评价时,制定了生产能力、煤层埋深、煤层倾斜角度、煤层稳定性等14个分类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和评分它。 根据智能化建设难度,煤矿分为具有智能化建设条件的一类煤矿、具有智能化建设条件的二类煤矿、具有智能化建设条件的三类煤矿。 根据分级评价指标,得分在85分至100分(含)之间的煤矿为具有智能化建设条件的Ⅰ类煤矿,得分在70分至85分(含)之间的煤矿为Ⅱ类煤矿。具备智能化建设条件的煤矿,得分低于70分的煤矿,列为二级煤矿。 具备智能化建设条件的三类煤矿。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将各类型煤矿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即针对各类型煤矿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智能煤矿分级是人为调整智能煤矿分级的门槛,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多样。 不同煤矿的开采技术装备水平、工程基础、技术路径、建设目标等存在较大差异。 而且,由于智能采矿技术和装备的发展水平,不同煤层赋存条件的矿山智能建设的难度和最终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 很难用单一标准来评价所有煤矿的智能化建设水平。
有专家建议,条件复杂的矿山需要采用智能化技术和设备,减少人力、提高效率、提高安全水平。 应适当鼓励条件复杂的矿山开展智能化建设——这与同一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类似。 各省之间也存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平等的差异。 基于此,我们提出“先分类,后分级”的思路。
智能煤矿分级的目的是针对不同煤层条件调整智能等级评价阈值。 因此,分级评价指标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分级指标必须是煤层倾角、水文地质条件等客观指标,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 其次,分类指标必须能够反映智能建设的相对难度。 其中,具备智能化建设条件的代表性一类煤矿是我国西部条件相对较好的一些大型矿山; 具备智能化建设条件的代表性二类煤矿为中东部地区条件一般的矿山; 三、智能建设条件 准煤矿是指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条件较差的矿山。
智力程度分为11个部分
如果说智能分类是评价的门槛,那么分级就是关系到最终评价等级的要素。 分级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如下:
一是注重效果,淡化过程。 评价标准只关心矿山智能化建设效果,并没有过多关注具体的建设技术和建设流程。
二是软硬并重,注重大局。 智慧煤矿不仅需要硬件建设,更需要软件支撑。 过去,一些矿场过于注重硬件基础设施,忽视了软件。 虽然投入很大,但智能化效果并不好,所以软件和硬件都需要考虑。 此外,虽然不是每个子系统都能实现智能化,但整个系统需要协调联动,才能解决现有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
三是简单、实用、易操作。 评价系统以最终计算得出的煤矿智能化程度得分作为智能煤矿分级的依据。 我们根据生产、运输、销售流程将煤矿智能化水平分为11个部分: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地质支护系统、智能掘进系统、智能采矿系统、智能主煤流运输、智能辅助运输系统、智能通风系统、智能供电及给排水系统、智能安防监控系统、智能洗涤系统、智能园区及运营管理系统。 之所以划分这么多子系统,是因为考虑时只考虑系统整体过于粗略,每个子系统相当于一个详细的指标来支撑最终的智能建造效果。
(作者为中国煤矿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研究员)
手机扫描二维码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