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智能评估提高学习质量
■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谈“双减”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要“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 为了达到减负、提高质量的实际效果,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有必要对影响学习效率的要素进行分析。 通过对“要素”的科学评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标本兼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里的学业负担是指过度的、机械化的、重复性的学业负担,而不是降低对学生的学业要求,更不是降低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思维方法和核心素养等课程标准。 真正落实减负,需要帮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更高效地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练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是仅仅依靠大量重复性、机械化的学习。培训班。 课后练习、课外训练的超前学习、反复刷题等达到这一目标,客观上要求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活动的效率。
影响学习效率的学习质量要素是影响学习效率的根本因素。 天津师范大学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研究团队发现,数学元认知、非智力因素、学习策略和数学素养四类数学学习素质是影响数学学习效率的因素。 这些要素是反映学生数学学习深度、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素养的质量指标。 构建数学元认知、非智力因素、学习策略和数学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评价指标,开发评价工具,制定区域规范,准确诊断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学习质量水平,证明学生在元认知、非智力因素、学习策略、数学素养等方面的弱点,找出影响不同学生学习效率的“根源”,标本兼治,使疾病能够得到治愈,学生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提高。 数学学习效率。
当前,党和国家对教育信息化提出新要求,强调要创新评价工具,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纵向评价。每个年级的学习。 学习质量智能评估是教育评价发展的需要,也是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行动措施。 天津师范大学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6套数学学习质量智能评价系统,分为智能批量评价和个体独立评价两大类。 具体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数学学习质量批量评价——元认知、非智力、学习策略三套。 4个部分(非智力、学习策略、数学素养),共3套。 智能批量评估可以大规模、批量地对地区、学校、学生个体进行智能诊断,自动高效输出诊断报告,并根据诊断出的问题自动输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学生提供及时帮助。地区、学校和学生个人。 为学生提供高效、全面、个性化的智能诊断服务。 同时,还发挥评估的指导、诊断、改进和调节等综合作用,实现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智能化措施。 目前,智能评价系统已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南、青海、重庆、浙江、辽宁等地的140多所学校实施,在减轻数学学习负担、提高数学成绩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质量。 这说明,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基于智能评估、智能问诊、智能开方的数学学习质量提升行动,可以为数学学习减负、提高质量,也为减负、提升数学学习质量积累经验。提高其他科目的质量。
(作者:王光明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教学委员会委员、天津师范大学教育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