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

东胜气田智能技术实现气田生产智能化

中国石化新闻网近日,东胜气田智能化建设深入推进,14个集气站全面“无人值守”,实现井站智能化生产。 今年,华北油气分公司第二采气厂在东胜气田完成了多项智能化升级,降低了企业运营管理人力等各项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改善了生产效率。员工的“幸福指数”。 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给采气二厂的天然气生产和运营管理方式带来巨大改变。

智能技术保障气井“智能防冻”

东胜气田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内蒙古。 冬季最低气温可降至-30°C。 受低温影响,天然气开采和集输过程中极易出现冻堵、水淹现象,影响气井产量。 往年的冬季是一线生产工人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候,因为一旦气井被冻或淹水,就需要人工注入大量甲醇排除堵塞,并进行气举作业才能恢复。生产,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今年,采气二厂采用井口智能充注技术,远程智能充注抑制剂和发泡排水剂。 它利用实时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实时感知生产状态变化,准确预测故障,让气井实现“智能防冻”。

目前,东胜气田已完成204口井的智能充注系统改造。 改造后,系统可根据管道运行情况判断冻堵、水淹风险,远程智能控制化学品充注量。 各集气站、支液井场因地制宜采用了不同的智能防堵解堵方案。 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冬季气井冻淹预警的准确性,显着提高了防堵解堵效率,减少了后处理频率,降低了后处理难度。 它还控制了甲醇、抑制剂和气泡排放。 该剂的用量有效节省了生产成本。

智能化运营,实现车站“无人值守”

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天然气生产,而且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采气二厂逐步对所辖集气站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并在改造区全面实施数字化作业条件下的人力资源和岗位配置的统一调配。 东胜气田14个集气站全面实现“无人值守+应急保障点”运行模式。

数字化改造前,各集气站主要采用人员驻守、分散监控的方式。 所有数据都需要人工记录,报表需要人工填写,生产信息需要人工传输。 人工成本高,且容易出现错误。 数字化升级后,14个集气站实施了全新的“无人值守+应急保障点”生产组织模式。 集气站可以集中管理和监控。 员工不再需要驻守车站。 所有生产过程数据均通过数据采集监控系统上传至工厂,工厂生产指挥中心可履行远程生产监控和组织协调两大功能。 与此同时,数十名员工从数字化改造后的老区块转移到新投产的区块,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智能成果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智能技术在采气二厂的应用,从宏观上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的生产能力和运营管理效率。 落实到细节上,也有效提升了一线生产员工的“幸福指数”,让员工和公司共同分享智能气田建设的成果。 井站由原来的人工巡检和故障排除转变为数据智能远程传输研究和分析。 原来复杂的手工数据采集、手工填写报表,变成了自动数据采集、自动生成报表。 井站智能化升级,使全厂生产运行机制标准化、管理流程化,大幅减轻了一线员工的操作工作量和难度。

此外,集气站的夜班已成为过去。 数字化转型之前,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集气站需要配备6至8人,实行昼夜两班倒。 数字化升级后,第二集气厂集气站取消了集气站一线员工夜班制度,减少了应急保障点值班人数,不仅保证了集气站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也增加了员工的休息时间。 一线员工因此有更多时间照顾家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也显着提升。 他们切身感受到科技发展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

(刘欣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