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揭开南海工业机器人的神秘面纱 隐形冠军辈出二

艾乐博量身定制方案 拿下客户订单 这两年来,佛山艾乐博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农百乐,已经适应了“空中飞人”的生活,山东、浙江、印度……出差对于农百乐来说已是常事,也是一件让他和艾乐博收获的事。 2011年,这个“80后”小伙从金融界跳出后,在佛山创立了艾乐博机器人公司。公司骨干几乎都来自广州一家经营不当、寻找投资方的机器人企业,而农百乐看重的是该团队的技术方向。他收购该公司后,带着清一色“80后”的研发团队落户佛山,开始了在机器人领域的创业路。 艾乐博最先瞄准的是冲压机器人。在家电、汽配等工业品生产线上,冲压属单体利润低、人工劳动强度高而又无可替代的工序。在农百乐看来,在年青一代越来越难接受传统劳动模式、劳动力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冲压行业正面临着阵痛式的刚性升级。而佛山是世界主要家电产地,也是冲压生产线主要分布地,大量市场需求有助于公司迅速成长。 农百乐算过账,一台8万到10万元的冲压机器人,可代替1到2个员工,如24小时不休的话,就相当于三班倒。艾乐博在一家工厂实践,厂方大概1.5年就能保证回本。公司成立头一年,技术已有突破的艾乐博获得了一个机会,世界第一大光驱制造厂建兴光电科技在北海投资的生产线需要引进机器人,对手是家资格更老的东莞企业。农百乐说,对方没有深入研究客户需求,而他则带着团队忙了几个通宵,量身定制出详尽方案,最终拿下8条自动生产线的订单。 此后,艾乐博开始走俏,“很多人追着我们要方案。”同年,家电巨头美的进行精益生产改革,将艾乐博冲压机器人引入生活小家电生产线,用于电饭锅冲压。如今,艾乐博已经成为锅具自动化生产线的专业定制者,“一条生产线上有3到6个机器人,通过一次拉伸、两次拉伸、切边卷边等工序,将原料片直接变成了锅胚。”农百乐说,这段时间他们为九阳合作定制了4条生产线,艾乐博在锅具生产企业中的占有率越来越高。 针对细分行业机器人远销印度 除了佛山本地企业之外,中山、廉江等小家电产业集群都不乏艾乐博生产线的身影,而去年起他们还将产品卖到了印度。 2015年8月,艾乐博赴印度参加了一次自动化机械装备展,参展期间,几个印度采购商用了十几分钟就和乐博敲定了一单生意。农百乐说,虽然国际上很多机器人巨头生产抛光机器人,但艾乐博参展时带来的产品,针对炊具生产等行业的需求进行了开发,这种针对细分行业定制形成的产品,比一些国际名牌的机器人更具竞争力。 上次参展之后,农百乐一直与有合作的印度客商保持联系,双方在互相加深了解的基础上,今年决定合伙,在印度成立一家全新的合资公司。“印度对机器人等智能制造机械的潜在需求巨大,我好像带着一批机器人生产线,回到了上世纪末的珠三角,还是能接受机器人的珠三角。”正是这个市场机会,让农百乐和印度伙伴定下了上述合作。 在这样的势头下,艾乐博的销售也大幅增长。“去年公司的销售额是1500万元,今年预计能够翻一番。”农百乐说,“有人就有锅,有锅就有艾乐博”是他们的目标。 企业声音 机器人产业需要统筹 卢新建(广东泰格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扩大生产,这也是很多研发型企业都面临的,大家都想拥有自己的产业化基地,现在已经出现了自发性的抱团行为,如果政府能牵头来做这件事,对于我们布局全产业链更有益处。 另外,企业也需要更为具体的创新扶持办法,如开发业内首条生产线、做出突破性的首个产品,实现某类产业的首次国产化之后,如果能得到一些政府的奖励,便可以消化一些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南海做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需要一个筹,如果你也是做这个,他也是做这个,就会造成资源浪费、人才浪费、时间浪费,如果在行业内部信息实现互通,同时在集成内实现分工协作,或能最大化地提高创新效率。 做好人才配套环境 农百乐(佛山市艾乐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良禽择木而栖,凤凰是不会跑到海边下蛋的。目前机器人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难题,要留住人才除了企业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在人才的配套环境等方面努力,政策可以向一些工匠型人才、实操型技术人才倾斜,这样才可为企业真正提供帮助。 记者观察 行业野蛮增长期“隐形冠军”辈出 在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时代背景下,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工业智能机器人产业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由于部分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起步早,如今绝大部分机器人市场还是被那些机器人产业巨头霸占着。截至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四大巨头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及安川电机、德国库卡都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及合资公司,四大企业已占国内市场比重70%左右。 这并不意味着国产机器人没有机会,毕竟,在全世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地方,有中国这么快的增长速度和如此丰富的产业门类。相较于与通用型机器人巨头在正面战场直接抗衡,国产机器人更倾向于向细分领域精准发力。南海机器人产业的兴起,走的便是这样的一条路径。 因为行业处于粗放的迅猛发展时期,大量的细分领域尚是一片空白,南海的机器人企业抓住机会做专做精,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如泰格威填补了多项业内空白,艾乐博则成长为锅具自动化生产线定制专家,打磨机器人、抛光机器人……在专注于服务陶瓷、五金、家具、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南海机器人产业找到了发力点,也诞生了不少了“NO.1”。 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南海提出建设国家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不但给正在南海创业发展的机器人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也向外释放出南海大力发展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信号。然而,要实现这一远大目标,市场呼唤更为精准具体的人才、创新、产业链集聚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