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

想说分手不容易人们为什么与清洁机器人难舍难分

很多科幻电影会让我们产生一个错觉:终有一天,机器人会靠蛮力强势统治这个世界。但是现实世界中的科技发展却反复揭示了一个真理:机器人会慢慢地走进我们的心里。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就让我们从自动清洁机器人Roomba说起。

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人们对Roomba的喜爱不是因为iRobot公司制定的市场营销策略,不是因为定价感人,也不是因为产品自身的清洁能力,而是因为用户与这个小小的自动机器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联系,有的用户甚至给它们起了名字。也许你会问,人们为什么会对这个整天嗡嗡嗡、闪着光的塑料玩意儿产生情感呢?他们之间的情感会如何改变未来的技术呢?为了揭开这个问题的答案,德国海因里希·海涅大学的科学家们把Roomba带回了实验室,准备一探究竟。

这个研究团队主要通过镜像神经元,检测人们对清洁机器人的情感反应。人机互动领域的专家们发现这些镜像神经元会对社会行为做出反应,并在用户与人形机器人的关系建立中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科学家们不是很确定,在与非人形机器人(比如自动吸尘器)互动时,这些神经会如何回应。所谓“人形”是否是人类做出反应的一大必要条件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杜塞尔多夫大学实验心理学院的研究助理Matthias Hoenen设计了一个实验。在实验中,戴上脑电图机的人们会参与脑部活动检测,在实验结束之前,他们会看一段人类对机器人拳打脚力、恶语相向的视频。Hoenen表示,他的朋友们给Roomba起了名字,还让它像狗一样睡在床脚。正是受到这种互动的启发,他才设计了这个实验。

实验结果是,在观看了那个施暴视频(以及一个神经控制视频)之后,实验参与者们的大脑活动显示他们对机器人产生了更多的同情——这意味着人们认为吸尘器是一个社会实体,而不只是个机器。这个研究发表在了今年四月的《Computer in Human Behavior》上。 Hoenen总结道:“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人们会像对待生命个体一样对待Roomba。现在看来,唯一的解释是——因为人们认为它就是一个生命个体。”

想说分手不容易

iRobot的首席执行官Colin Angle说,公司经常会收到顾客的求助来电,请求他们帮忙修理 “Rosie” 、 “Seamus” 或是 “Floorence”,这些来电对公司的运作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当iRobot让用户们把坏掉的Roomba寄回来,然后再寄一个崭新的Roomba给他们(以防用户流失)时,用户们并不想要新的Roomba。他们就想把自己的Roomba修好,好吧,此处换个词或许会更合适——治好。因为Roomba是模块化的,所以iRobot只能邮寄各种零部件,让用户们自己动手了。

很快,iRobot开始提供各种定制套餐,这样人们就可以改变Roomba的颜色,让机器人与他们家的装饰或是心爱的球队主色更搭。iRobot想让机器人变成像手机一样的存在,可惜一切都没有向他们预想的方向发展。“人们定制手机是因为他们并不觉得手机是生活方式的体现,它只是表达自我的方式。”Colin猜测。

MIT Media Lab人机交互的科学家Kate Darling表示,家用电器和机器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自主感。“即使是没法说话的Roomba,它的移动都是算法决定的,而我们人类对于外界活动物体的回应都是基于生物学原理的。这就不仅仅是一个适应新技术的过程了,而是系统慢慢进化的过程。”

同时,Darling还认为随着越来越多机器人进入家庭,这些直觉行为会不断增加。短时间内,电影《她》中人机相恋的剧情并不会在现实世界中浪漫上映,但是在未来,这种刻骨铭心的情感连接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实现。“你想想,孩子们和毛茸茸的爱宠之间萌生的情愫,这些宠物可以移动并且和孩子产生各种互动,这就是所谓的生物学反应。”

它们不仅仅是机器人

渐渐地,其他居家机器人公司也开始将视线聚焦在用户和机器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上。比如,一家叫Robomow的佛罗里达公司生产的自动割草机能和用户之间产生一定情感关联。“人们为他们的割草机起了各种各样创意满满的名字。他们真的与这些机器人产生了情感联系,这实在是太酷了。”Robomow的数字营销总监Giselle Sendra说。此前,Robomow拍了一条推广视频,视频里的角色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滑稽方式和机器人进行互动:在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一个浑身是汗的男人从车里走出,他抬手擦了擦眉毛。此时镜头平移到了一个端着杯水走向他的女人身上。只见她弯下了腰,将水泼在了男人脚下的Robomow上:“Charlie乖。”

加州Neato Robotics研究团队也注意到了他们打造的Botvac身上发生的一切。其市场副总裁Nancy Nunziati说Neato为了反映它们的机器人的性格,改变了社交媒体策略。Neato的Instagram上有很多天马行空的画面,其中有个主角叫Messmakers,它是Botvac的死敌——一个家庭垃圾制造小型玩具。在众多照片中,有一张的标题是“Messmaker想要指控小狗咬碎了它的新玩具,但这个诡计却被拥有超强大脑的机器人Botvac识破”。

LG早前推出了一款叫作Hom Bot的吸尘机器人。其市场部总裁Angela Smith表示,他们认为人类与机器人之前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紧密,所以Hom Bot的更新版本会具备各种手机功能,比如照片分享和安全警示等,这让用户们可以与他们的机器人在一天内都保持联系。

当居家机器人第一次进入市场时,没人知道消费者会做出怎样的反应。2002年,iRobot刚上市时制造商制定的市场策略是,向广大消费者表示,保证外表可爱的Roomba并不玩虚的,它是一个真正实用的家用电器,而且比其他竞品的清洁力更强。“因此,我们拍摄了很多精彩的视频。画面中没有人,只有Roomba在打扫卫生,是的,就是打扫打扫打扫,不停地打扫。”iRobot的首席执行官Angle说,“那条广告没有任何效果,没有任何影响力。一切都很可怕。”

但是紧接着,在2004年超级碗比赛期间,百事突然推出了一条广告——喜剧明星Dave Chappelle让一个淘气的Roomba偷了一条长裤,并且靠着这条裤子成功撩妹。这个广告播出后,Roomba的销量立刻翻了三倍。百事的视频和iRobot的视频之间的区别在于,百事赋予了iRobot鲜明的性格,并且展示了它与人类之间的互动。

我们自己的机器人

很多消费者并不羞于表达他们对机器人重要性的认可。

36岁的德州妹子Helen Arnold是YouTube用户。2013年的某天,她发了一段她家的爱猫Max穿着鲨鱼衣,骑在Roomba上在厨房来回走动的视频,于是一夜爆红。这段时长仅两分钟视频却有十亿观看总量。很多人表示受到了启发,开始和他们的宠物开始进行类似的互动。

Arnold说她对自己的走红感到很吃惊,因为这一切并不是她策划的。“Max真的很爱Roomba,我甚至很难将它俩分开。每当Max觉得失落或是生病的时候,我就让它坐在Roomba上。当它看到Roomba后就会觉得很舒心。我觉得Roomba能给它各种慰藉。”

除了Arnold外,很多人都能在Roomba身上找到灵感。曾是生物学家的Stephanie Olexa在2012年写了一本叫《从吸尘器身上学到的领导力》的书。书中,她描述了如何把Roomba的性能广泛应用到商业中。Olexa将机器人的特点性格化,她认为Roomba“有想法、有使命、有目标”,同时,她还描述了它撞墙后仍然前进不停的状态,并认为这能够给人灵感。

人机交互领域的专家们认为这一切都只是个开始。智能家居连接性和那些互联网有关的一切都已经成真。而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家里或许会有很多机器人,它们执行的任务包括打扫、照顾老人、指导小朋友阅读。

MIT Media Lab的Kate Darling觉得下一个障碍是把人和机器人分开。“比起机器人统治世界,我更担心人们会仰仗机器人掌控大局。但是,终结者中的剧情并不会上映,因为机器人的外表会变得越来越日常化。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意识到机器人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因为不管你喜不喜欢它们,我们都会与它们产生各种关联。这绝对不是科幻电影。这项技术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所以我们需要开始思考我们与这些机器人之间的新关系了。”

via bostonglobe

推荐阅读:

《当扫地机器人Roomba遇上便便,铲屎官们哭晕在厕所》

 

《iRobot发布新款旗舰级智能扫地机器人Roomba 960》

 

《来,我们来聊聊扫地机器人的进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