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厂商自研芯片自救还是内卷
2022年,手机行业没有秘密。
行业格局基本已定,几大头部厂商占据瓜分了绝大多数市场,中小厂商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供应链已经如笔记本行业一般公开透明,大家能讲的故事都已经讲的七七八八,拿来主义的拼参数已经激不起消费者购买。
高端化之路,道阻且长。国产手机厂商,上下而求索。
现在,这把“钥匙”似乎愈加清晰而明显,即追求差异化体验,具体方法就是——定制与自研芯片。
相较自研芯片,与上游供应链厂商合作定制显然成本要更低,这样的例子在目前高端手机中非常常见,甚至已经成为目前国产旗舰手机普遍常态。
比如之前的vivo X30系列搭载的Exynos 980芯片便是vivo和三星共同研发,这是少有的手机终端厂商参与上游处理器芯片研发的例子,大多数还是与供应链的定制影像芯片。
像努比亚刚刚发布的人文影像旗舰Z40 Pro主摄就采用定制的6400万像素35mm等效焦距的索尼IMX787传感器,35mm在摄影圈被称为“人文之眼”,是最会讲故事的镜头,努比亚Z40 Pro首次将这一焦距运用到手机主摄镜头上,满足拍摄人像、风景以及美食等场景需求。
还有之前的OPPO Find X2 Pro主摄采用定制索尼IMX698传感器,48MP,尺寸达到1/1.43英寸,单像素尺寸1.12um,支持双原生ISO,全像素全向对焦等;
OPPO Reno7系列前置镜头首发IMX709人像传感器,与索尼合作,将四合一像素聚合算法、RGBW还原算法等在内的一系列OPPO自研算法写入传感器,提升影响处理效率和质量。
但是对于想要在高端旗舰市场做出不一样体验的手机厂商来说,联合定制显然是无法满足需要的,想要对自身产品拥有更多话语权,按照自身要求去对产品进行定制化,自研芯片是一条必须要走且不容失败的路。
相较联合定制,自研芯片难度与成本无疑都要更高,尤其是处理器芯片,目前也就华为与小米两家,大家都看到华为麒麟芯片的成功,但很多却忽略了研发的时间、成本投入以及最初应用在华为手机上与高通体验的差距,而且自研处理器并不是光靠有钱就行的,正是靠着华为强大的研发与一步步升级改进才有了如今麒麟芯片的辉煌。
小米澎湃芯片虽然起步晚,但是该走的弯路一步没少走,2014年小米创建松果电子,开始独立研发芯片,2015年完成澎湃S1的硬件设计,流片、样品回片以及第一次通话、点亮屏幕等,随后2017年发在澎湃S1处理器芯片的小米5c发布。
澎湃S1采用台积电28nm工艺打造,采用四大核四小核设计,即4*A53 2.2GHz+4*A53 1.4GHz,14位双核ISP处理器,32位高性能语音DSP等特性。但是与当时旗舰处理器在性能上差距明显,而且网络制式上由于高通原因,网络制式上缺失了CDMA,无法实现全网通。
后来…后来就是,松果还在,澎湃还在,但是放弃了手机处理器,而是转向成本与难度相对更低的影像、充电等各功能芯片。
所以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2021年3月的小米春季发布会上,小米首款折叠屏MIX FOLD搭载小米第一款自研ISP专业影像手机芯片澎湃C1,采用小米自研ISP+自研算法,拥有双滤波器,高低频并行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效率提升100%,配合自研算法,将影像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3A(AF自动对焦、AWB自动白平衡、AE自动曝光)进行更精细处理。
随后2021年12月,搭载小米首款自研充电芯片澎湃P1的小米12 Pro亮相,首次实现120W单电芯快充,具备超高压4:1充电架构,支持1:1/1:2/4:1转换模式,可实现120W有线、50W无线和无线反向充电等充电功能。
除了小米,其他厂商在这方面同样也没有落后,思路基本也和小米一样,放弃SoC这类耗时长研发难度大的系统级芯片,而是研发像ISP、NPU等这类SoC上的模块化芯片。
如OPPO最新发布的旗舰Find X5系列,搭载了OPPO首款自研影像芯片马里亚纳MariSilicon X,它使OPPO首次在计算领域实现了全链路垂直整合,包括芯片和自研算法,芯片和通用平台以及芯片和深度定制传感器等,能够完全服务于OPPO定制化的计算影像需求。
MariSilicon X的加入,为Find X5系列影像带来了诸多提升,包括18TOPS算力的像素级AI实时降噪,Raw域处理以及20bit Ultra HDR超级动态范围等,并首次在行业实现4K超清夜景视频。
另外还有去年vivo推出的X70系列搭载了vivo首款自研影像芯片V1,位于手机主芯片与面板中间,可以同时服务于拍照和视频等影像需求,与主芯片ISP搭配,得到成像1+1>2效果,同时使处理器的负载功耗1+1<2。在V1加持下,X70系列能够通过更低的功耗表现,达到更加清晰的夜景效果,同时提供游戏插帧体验。
当下这个阶段,在手机市场格局基本已定的情况下,所有厂商“不约而同”的都冲击高端,而这方面最看重的就是厂商的真正研发实力。
像苹果、三星、华为这种能够自研设计SoC的厂商自不用多说,尤其是苹果,得益于其强大的研发实力,能够让供应链完全按照自身需求去专门定制产品零部件以满足相应功能,所以体验上那种从内到外的一体性是其他安卓厂商所无法比拟的。
这么多年以来,几乎每场国内手机品牌发布会都会看到苹果的身影,人人都讨厌苹果,但是人人都想成为苹果,而现在的状况是,国内厂商正处于成为“苹果”的路上,虽然还只是最初的起步阶段。
但是将更多“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够根据自身功能去实现定制化设计,无疑已经成为目前高端手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