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国产外骨骼机器人产业化在即 迈步机器人掘金千亿市场蓝海

一直以来,实现站立行走对于脊髓损伤和脑卒中患者来说,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外骨骼机器人的诞生改变了这种局面。

雷锋网报道,11月11日下午,深圳市迈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发布其首款面向偏瘫患者的外骨骼机器人BEAR H1。这款机器人指向非常明确:帮助那些偏瘫患者们重新站立行走。

脑卒中疾病患者激增  机器辅助康复呼之欲出

随着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脑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中风病人已经超过了1000万,并且每年还会增长150万到200万。欧洲、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情况更加严重。在2012年,美国与脑卒中相关的开支就高达716亿美元,预测到2030年这个开支将会达到1840亿美元以上。因此,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脑卒中相关的医疗开支会变得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传统的医疗手段难以解决目前的现状。尤其是中国康复理疗师的数量是严重不足,根据国内中风病人的数量,中国需要40多万的康复理疗师,然而专业的从业人员只有两万左右,康复理疗师的缺口非常大。

可喜的是,随着外骨骼机器人产品逐渐亮相市场,辅助医疗康复将会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迈步机器人本次发布的第三代外骨骼机器人产品BEAR H1主打专业医用级的外骨骼机器人,其客户以医疗机构为主。通过骨骼级的分析,可以方便医生准确了解患者的步态与足底状况,且能够进一步挖掘激发患者残存的肌体功能,纠正患者的行走姿态,最终恢复正常行走能力。

迈步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EO陈功博士

陈功博士表示,这次首发的BEAR H1拥有带动力的6关节(双侧髋、膝、踝),和髋部旋转辅助关节,可实现自然步态,适合身高150-190cm之间,体重小于85Kg的患者使用,并且其外骨骼尺寸可调,步态监测评估系统,还可通过触摸屏实时展示。

在发布会上,迈步机器人还在现场展示了真人穿戴BEAR H1行走的效果,并成功演示整个行走过程。

全球首次采用柔性驱动器  价格仅需进口产品1/3

目前市面上现存的包括美国、日本的机器人都是采用的刚性驱动器, BEAR H1跟现有的刚性驱动外骨骼机器人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了柔性驱动器作为输出。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在人机交互的场景中,不需要力和力矩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力反馈,不仅提高了力控制时候的稳定性和精度,更极大提升了安全性,节省能量消耗。

除了在技术上全球首创使用柔性驱动器技术,BEAR H1另一个显著的杀手锏就是建立在高效实用基础上亲民的价格优势。

价格一直是横亘在普通用户面前的一个巨大障碍。在已经量产的外骨骼机器人中,不管是以色列的Rewalk还是日本的Cyberdyne,平均一台机器人的价格在60~100万元,有的同类产品甚至达250万元人民币,往往只能通过租赁的方式供需要者使用。这种高企不下的价格也限制了其大规模产业化进程。但迈步机器人却能够提供适用于规模化应用的高性价比产品。

陈功透露,迈步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投入市场后,不仅功能更多,价格将只有国外同类产品一半甚至1/3,在价格上优势明显。

创始团队技术背景扎实  掘金千亿级市场蓝海

能够将全球最先进的柔性驱动技术应用在这款外骨骼机器人身上,并且还能够做到高性价比,则主要归功于迈步机器人扎实的创始团队。

迈步机器人CEO陈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及博士后,陈功博士长期从事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控制,人机交互控制,脑控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等领域的专业研究,而公司CTO叶晶博士则师承于日本”机器人之父”加藤一郎的、著名医疗康复领域教授藤江正克,主要研究开发针对脑中风患者的新型康复与移动机器人系统,有着深厚的机器人技术功底。

统计数据显示,仅在我国,肢体残疾人数就超2000万,机构预计全球潜在市场空间为千亿级。根据Marketsandmarkets研究报告,未来几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将以接近每年5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1年增长到140亿元。

(医疗机器人市场预测图(2016-2021))

目前,国内外骨骼机器人在商业化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不过还是具备多方面的优势。除了价格上的优势,国内对于外骨骼机器人企业的政策支持也是让这个领域的创业前景比较明朗。迈步机器人已经获得联想创投集团领投的天使投资,其外骨骼机器人产品也迭代到了第三代。一旦迈步机器人的BEAR H1投入市场应用,凭借其柔性驱动技术和高性价比,迈步将很快抢占外骨骼机器人的市场先机。

 

雷锋网注:更多机器人方面资讯可关注雷锋网垂直频道“新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