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制造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熟知的工业4.0,正处于全面发展的进程,并且已经开始从根本上改变制造业格局。
过去的几年,我们目睹了物联网(IoT)作为工业4.0的驱动力正在不断发展。在考虑到诸如高效率的压力,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灵活的需求等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已经意识到投资物联网项目的必要性。
然而,在互联互通和物联网经验方面,制造业似乎落后于诸如运输与物流等其他行业。
据预测,从现在至2020年将会有超过 500 亿个设备连接在一起从而促使“物联网”成为创新的主要引领者。
这些互联设备的需求将很快影响到几乎各个领域。它们不仅会改变个人使用,还会影响专业的应用。
预计制造业将是生产系统中互联设备的最大消费者(约1,025亿),其次是生产资产管理,再是现场维护或现场干预工作。
市场调查公司PAC针对物流和制造企业的趋势调查显示,48% 的物流企业宣称其将不同地点的工厂连接在了一起,而仅有 13% 的制造企业采取了这一做法。
相比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实施和完成了更多的物联网项目。
制造业如何在工业4.0中更好的生存?
有一点是肯定的:工业4.0将长期改变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
那么,制造业如何利用物联网来使企业的商业模式在未来变得可行且可持续呢?企业如何才能在工业4.0中幸存下来,并确保其市场竞争力高于竞争对手呢?
制造业已现五大趋势, 将大大改变企业经营方式:
1、服务转型: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地推出额外的服务产品,以扩展其产品组合,并培养持久的客户忠诚度。围绕现有产品的新服务被打造成完整的服务生态系统,以促进持续的客户关系而非一次易。
2、一切皆服务:软件即服务(SAAS)只是一个开始。各行各业的企业业务模式正从获取产品的所有权转向按次计费的合同制。制造企业将越来越多地销售解决方案和服务,而不是产品,例如用移动性解决方案取代汽车。顾客只在其需要的时候购买服务,将存储和维护费用转移给制造企业。这些定制化服务都是紧密相连的。
3、个性化:如今,消费者需要满足其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使得大规模生产变得无用且低效,由此制造企业的业务模式从“销售我们制造的” 改变为“制造我们销售的”。然而,定制产品所包含的成百上千的选项和功能组合拥有巨大的复杂性,需要强大且可靠的系统来正确并高效地处理这些海量数据。
4、超级竞争:制造业正经历着竞争环境的转变。显著加剧的竞争伴随“人才争夺战”。根据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BMBF)的调查,现有学徒数量不断超过需求量。在2015年,有563,054个可用的学徒岗位,但只有542,806个候选人。30%的制造企业无法找到足够数量的学徒,德国工商总会(DIHK)的大多数企业对此的解释是缺乏合适的人选。因此,人才难寻。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客户和市场份额,也体现在那些确保能在未来的数字化世界立足的有才华的员工。
5、数字融合:制造企业的生产和供应链正在转向数字化,新产品和服务涉及各种技术,如RFID、WLAN、定位或视频技术。随着物理和数字世界通过物联网日益互联,这些技术以及其所传递的各类数据通过各种设备和应用得以合并和被获取。
每一个制造企业都受到这五个趋势中至少一个的影响。
现在,物联网看起来仍然像一个神秘且难以穿透的丛林。物联网项目由于数据集成的复杂性和缺乏专业知识,往往会陷于停滞或无法付诸实施,但是它值得企业去探索。
物联网将制造商与供应商、客户、员工以及整个生产线上的机器和材料连接起来,为企业提供运营和流程的实时可视性。
由于制造业仍然具有无与伦比的增长动力,出于提升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的需求,将物联网应用于企业的生产设备中有助于企业利益的增长。帮助制造企业改善和扩大他们的服务,使其能够快速响应需求或问题,从而确保稳定的客户忠诚度。采用物联网的企业将会因此受益于服务转型和一切皆服务的趋势。此外,强大的物联网平台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架构来处理及整合庞大的数据流,并降低例如大量产品个性化所带来的业务流程的复杂性。通过预测性维护和减少生产停工时间来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成本,将帮助制造商改善业务模式进而实现竞争优势的提升。
因此,企业应该专注于数字化带来的益处,而不是在面对短期的物联网挑战时选择逃避。
相反,企业应该把物联网视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帮助自身获得可操作性的洞察力和生产收益;同时,为企业提供能够在超级竞争的环境下更好地生存所需要的竞争优势,以及应对更长期的工业4.0挑战的业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