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在社会场景中理财获客不应仅依赖降低费率策略
降低费率虽能暂时缓解客户流失问题,但并非长远之策。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其首要关注点往往是产品的收益率。如果预期收益率无法满足,哪怕是最优惠的费率也难以确保客户的忠诚。
近来,农银理财、民生理财、华夏理财等众多金融机构相继调整了旗下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这些调降幅度从5个基点到100个基点不等。面对潜在的客户流失风险,一些公司同时采取了减少管理费用的措施,有的甚至将费率直接设定为0。
市场中底层资产收益率下滑现象普遍存在,对于这些金融机构而言,在利率持续走低且“资产荒”仍然困扰着市场的情况下,传统理财产品维持高收益已变得异常艰难。在这种环境下,吸引和保持客户成为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让利于费用方面显然能够迅速吸引新的投资者。不过,如果这场竞争演变成一场纯粹基于费用成本的价格战,那么企业自身正常盈利空间将受到压缩,从而影响整个行业乃至企业自己的长远发展。尽管短期内降低费用可以缓解一些问题,但这并不构成一个可持续的手段,因为投资者的根本需求始终围绕着合适的收益水平转动,即便有再多优惠,也可能无法真正留住他们。
那么,要想稳固地吸引并维系投资者对于某种理财产品持久投入,该如何操作?首先必须做好市场分析工作,及时把握宏观经济走向与政策趋势,并根据这些信息灵活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此外,还需不断提升对底层资产收入情况和风险特性的理解,以此增强整体应对风险能力,并通过科学配置资产来降低总体风险,同时提升整体表现。
除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回报之外,金融机构还应当更加重视提供给用户良好的服务体验和沟通互动。这包括及时了解各类用户需求以及期望,为此进行必要调整,以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此外,还需要通过定期发布报告或分析等方式帮助提高用户对于市场与相关知识的事务认知力,这样既能巩固现有顾客群,又能激发潜在新顾客们产生兴趣加入进来。
随着科技创新与金融领域不断融合,加快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增长途径同样是明智之举。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出更加创新的商品;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使得服务范围更广泛化。
然而,无论是在追求更多回报还是寻求创新发展上,都不能忽视合规性保障与风险控制原则,最终目标应当是确保所有参与者的权益安全,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并保持行业的地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