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的寒冰风暴中小米IPO梦碎前夕曾为发烧而生的股市热情如今却似熄火的炭炉静悄悄地散发出最后的余温
在香港联交所的舞台上,小米集团以17港元的发行价成功登陆股市,预计估值达543亿美元。然而,首日开盘后,小米股价却不幸跌破了这一关键价格,引发市场对其未来成长前景的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采访了知名互联网分析师黄渊普,他对于小米IPO及其潜在影响给出了独到的看法。
"雷军总对小米寄予厚望,将其定位为100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这表明他对自己创办的小米充满信心。但是,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543亿美元的估值已经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尽管如此,小米仍面临着智能手机这个核心业务不够强大的挑战,这也是目前小米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之一。"
黄渊普认为,即便雷军曾经自信地表示“(小米)总不至于连550亿美元都不值吧?”,但实际上,以现在的小米市值来看,也已经给予了足够多的支持和认可。此外,他指出,小미员工持有股票或期权的人数超过7000人,对于他们而言,一旦股价出现波动,其影响将显著。
不过,与此同时,黄渊普也认为雷军判断时机得当。他提到:“2007年苹果一代发布、2009年中国3G牌照发放;在移动互联网爆发前,小米掐准了好时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到2012年进入爆发阶段时,小米已经有了相当的沉淀。”
谈及小米生态链的问题,黄渊普指出:“虽然生态链企业数量众多,但目前大多数体量还小,本身还需要进一步成长;比较大的华MI(微电池),2017年营收20.49亿元,但市值目前只有5.5亿美元。这意味着,有些宣传中的‘独角兽’生态链企业实际情况并不如人想象。”他还提醒说,“随着生态链企业越来越多,小Mi依然缺明确规则(实际上,也没法100%明确),相互之间竞争激烈,要盈利就更难。”
最后,关于小Mi未来的增长红利,黄渊普认为:“根据招股书,此次募到的资金主要花在三块:一是核心自家产品,如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等;二是生态链,如IOT、生活消费产品等;三是全球化扩张。在第二和第三块领域,比如在印度取得成功经验,有望在沿线国家取得一些突破。”
综上所述,无论从资本市场还是技术创新方面,都存在许多挑战与机遇待解决。不过,在这些复杂的情况下,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持续创新,不仅可以克服困难,还能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