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优价廉药品抢滩47余量市场
【仪器网 行业要闻】距“4+7”全国扩围联采办公示中选结果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有数据显示,截止11月2日,大约已有19个省已经就推进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工作发布正式实施方案或征求意见稿。照此形势看来,此次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全国扩围将在今年底前落地已成定势。而按照政策要求,对于纳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的25个通用名药品,中选企业的数量按上年历史采购量的 50%—70% 确定约定采购量,约定采购量以外的剩余用量,各相关医疗机构仍可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其他价格适宜的挂网品种。随着各地区4+7全国扩围的不断落地,联盟采购地区约定采购量之外的余量市场到底如何处理?俨然已成为了业内关注的重点。据悉,本次4+7全面扩围中,较大的降幅主要来自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氨氯地平和恩替卡韦四个品种,且都为竞争格局大于3家的品种;但同为3家以上的品种头孢呋辛酯和蒙脱石散的降幅却没那么大,一是两个品种在早期招标过程中已经实现了较低价格,降价空间很小了;二是因为蒙脱石散是OTC品种,在其他终端仍有拓展可能。因此,余量市场也是各药企测算降价和投标的有力依据。此次对余量市场不做倾斜性要求,对落标企业也算是一个好消息,只要有效布局剩余市场,降低成本,提升用户粘性,仍然可以活下去。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安排之所以会保留30%~50%的采购余量,就是给政策的实行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根据4+7扩围的原则,各省份都可以被药企选择,在余量市场,各省医保部门和患者理应有自主选择权。余量市场份额的分配会遵循市场机制,高性价比应该是考虑的首要因素,供应的可持续性也非常重要。患者的健康保障,就药品而言,首先是要有药,其次是有高性价比的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当企业的药品完全没有利润的时候,药品可及性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政策的安排既要考虑降价的普惠性又要考虑药品供应的可持续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市场。而根据部分药企的反馈,一些公立医院在参与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的过程中,报出的采购量偏向于保守,个别4+7品种还拥有除公立医院以外的其他销售渠道,总的来看,余量市场的空间仍然非常可观。对于余量市场产品的选择,有业内人士认为应该按三个原则,一是临床需求,二是价格形成机制,三是供应保障的可持续性。而符合临床需求的药品一定是价低质优的高性价比药品。在理论上,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会希望选择高性价比的药品,而在有了一致性评价的衡量尺度下,过一致性评价与原研药质量一致的低价药品,无疑是具有较高性价比。有业内人士表示,4+7全国扩围的余量市场应该就是留给既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价格又低廉的企业的。未中选的药企也还有机会,只要做好各个医疗机构的工作,好好把握余量市场,还能是能守住一定的销量。未来,预计原研药和价格低廉的产品在余量市场上较有竞争优势,因此,在降价依然是主旋律的大环境下,顺应趋势、创新升级才是药企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