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智能机器人东航飞机失事全民帮找黑匣子谁能掌握黑匣子制作技术的强大
知情郎·眼|
侃透天下专利事儿
昨日,东航波音737客机MU5735坠毁事件引爆网络。
整个朋友圈都在关注飞机失事原因。
目前,官方公布的信息是,已发现客机残骸碎片,尚未发现遇难者遗体,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飞行数据显示,mu5735航班13:15从昆明机场起飞后,一直在约8869米高度进行巡航。14点19分,飞机突然从巡航高度下降,同时飞行速度从约每小时845公里开始下降。
据澎湃新闻报道,一段疑似坠毁前监控画面流传网络显示,一架飞机的机头朝下直线坠向山林中。视频显示客机并未空中解体。整个坠落过程不超过五秒钟。
东航波音737失事之谜,在于是否能找到黑匣子以判断其故障原因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事故。
一位经验丰富的航空公司副驾驶员向媒体表示,“黑匣子通常安装在尾部最安全区域内,其记录了关键时刻的重要信息,对于事故调查至关重要。”
“根据黑匣子的数据分析虽然不是唯一方法,但它提供了最准确、最客观的证据。”
作为频繁出现于每次航空事故中的关键词汇之一,“黑匣子”成为了揭开事故背后的秘密钥匙。
今天,让我们探索一下“黑匣子的故事”。
黑匣子的坚韧
"黑箱"或称电子飞行记录仪,是用于记录和存储飞行参数和对话的声音设备。这两种类型分别位于发动机与驾驶舱之间以及尾部,以便即使发生严重撞击或火灾也能保留重要数据。
这台装置能够捕捉到停电或者失事之前半小时至两小时内的一系列关键参数,如语音对话、速度、方向、气候条件等,并且可以承受极端环境,如高温、高压力等。
黑匩子的演变历程
《解放军报》曾披露了关于这一技术发展历史。
这个技术始于二战时期,当时人们意识到需要一种工具来分析这些悲剧事件。在1930年代初期,有人开发出了第一款基于照相原理录制器,但它们既不能抗拒冲击,也无法用于实际事故调查。
直到1953年,由美国洛马公司生产出的109-C型录制器才具备抗毁功能,而这种录制器最初只装配在军用运输及大型货物运送计划上。而澳大利亚工程师大卫·沃伦则设计出了一款既能记录仪器操作情况又可捕捉座舱声音的设备,这标志着现代所谓“民用版”的正式诞生。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为简化寻找并确定现场位置,便几乎所有航空公司都采用橙色外壳设计,使得搜索变得更加容易。此外,与当初较为庞大的存储媒介相比,现在这些小巧而强大的记忆单元能够保存25个小时的全面的运动轨迹及2个小时的声音聊天内容,它们体积缩减百倍却性能增强数十倍。
随着计算技术和通信系统不断进步,最终固态记忆材料被发明出来,那些世界各地战斗機终于普遍安装上了这样的设备,从此以后,无论是导弹还是汽车甚至海军舰艇,都有可能拥有这样一项宝贵而敏感的情报收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