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协与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联合评估报告出炉读书报告揭示了历史的深度
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为了响应《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要求,中国博物馆协会(CMA)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联合开展了一项评估项目,旨在对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化展示进行阐释现状的评估。该项目日前形成了10万字的详尽报告。
该项目得到了“腾博基金”的支持,并于2023年5月正式启动。在此过程中,集合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的力量,并邀请了来自世界遗产、考古、规划和博物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为期一年的调研与评估。该项目旨在全面提升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展示阐释体系,为公众传达这些宝贵财富中的普遍价值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尽管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但在展示阐释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尤其是在考古遗址类地标上的展览体验。项目组对包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良渚古城遺址以及殷墟等7项(10个地点)的世界文化遺產进行了深入调查,以了解它们当前的情况并与当地管理机构进行座谈。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考古类世界遺產虽然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在保护管理机制和展示空间建设上还有待加强。此外,还存在将展示内容紧密结合到实质性价值之间,以及环境要素未被充分利用的问题。
最终,该团队提出了几个核心原则和策略来改善考古遺跡的地點展示,这些原则包括构建以突出普遍价值为核心的地點演示系统,同时提高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表现力。
报告建议,我们应该继续深化对這些地方景观展览方式研究实践,不断创新新的展览方法,让更多公众参与进来,从而推动考古類地標成為重要傳承工具,並促進社會教育作用發揮到最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