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轨道交通十大震撼工程盘点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历了四十年的飞速发展;自1997年“中欧智能交通论坛”举办以来,中国在智能交通领域取得了21年的巨大进步。随着国家的五年计划实施,如“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智能交通示范建设工程也逐步展开。
经过综合考量,我们精选了近十年来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智能交通示范建设工程,并对其背景、内容、成果及后续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以回顾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历程。
全国首批10个城市智慧交通系统示范
项目时间:2002-2005
背景:基于《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研究》的成果,科技部启动了重大专项——“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工程”。2002年4月,北京、上海、天津等10个城市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城市。
建设内容:包括信息采集、信号控制、视频监控诱导以及公交调度优先等方面。各试点城市根据自身特点承担不同任务。
成果:在2005年完成验收后,这些试点城市基本建立起了市域级别的智慧交通系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
影响:这标志着我国在大规模应用示范中的开始,对企业技术攻关和市场化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使得以智能管理为主的智慧交通体系得以实质性建设。
国家综合智慧交通技术集成应用
项目时间:2006-2008
背景:科技部发起“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重大项目——“国家综合智慧traffic技术集成应用”
建设内容:包含六个课题,如奥运会期间的北京奥运车辆管理系统,以及世博会期间上海世博车辆服务平台等。
成果:“国家综合智慧traffic技术集成应用”的实施成功创建了一套面向重大活动和行业需求的大型基础设施平台,不仅改善了环境,还提高了通行能力和出行便利性,对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有显著帮助。
京津冀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网络
项目时间:2007-2010
背景:为了解决京津冀及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拥堵问题,开展跨省市联网不停车收费展示工程。
建设内容:实现区域内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功能。
成果:“跨省市无需停车支付”的模式成功落地于八个省市范围内,其中京津冀区实现日均17万次ETC用户通行占比达到20%;截至2011年,一卡多地付款用户达120万。此外,全民电子支付已普及到2100余万人群,有助于减少拥堵并促进经济增长。
这些创新性的工作引领着中国现代化道路快速前进,为全球追求高效率、高安全性的现代都市生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