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的血泪史
1、1953年,中国就着手发展半导体产业了,没比美国晚几年。 然而,由于国内外形势变化,几乎停止了对半导体产业的投入,集成电路产业自然深受影响。“之父”钱学森曾经这样感慨道:60年代,我们全力投入“两弹一星”,我们得到很多,70年代我们没有搞半导体,我们为此失去很多,缺乏经济基础,技术又被封锁,又被孤立,所以没有办法,停工20年。这20年,原本可以发展的资金全部分给了,氢弹,中,所以大家要明白,不要骂如今我国的半导体不行,为了国家当年的稳定和站稳脚跟,当年的半导体人在立场付出了所有。 2、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了24条二手生产半导体生产线,80年代中期,引进设备同时引进技术、软件乃至外资及其管理方法,诞生了华晶、首钢NEC、上海贝岭、上海飞利浦等四个半导体企业;各位,现在还有几个?剩下的上海贝岭早已经不再是当年引进的半导体企业了,其他几个都改组,世事变迁。 3、90年代中期,实施华晶“908”工程以及上海飞利浦先进半导体、首钢NEC、上海贝岭的技术升级,同时在浙江绍兴引进一条微米级半导体生产线,而这个时候韩国超越日本,和美国一起成为半导体巨头,领导全球,台积电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因为大面积的单子来,那就各自加工封测就是。广场协议后,日本该行业落后美韩,人家忙着瓜分蛋糕,我们只能下面看着。 4、西方对我国实行了技术禁运。即使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国也只能引进钢铁、化工等传统行业里西方淘汰的技术。对于当时属于高科技领域的半导体产业,中国只能通过特殊渠道少量购买设备,始终无法从官方途径大规模引进半导体设备和技术资料。很多千方百计购买来的设备已过时,甚至根本就不配套。我们国家在世界第一半导体设备公司ASML预定的光刻机,这个沟通了无数年了,明年2019年终于可以到手了,但是网说老M间谍一把火烧了ASML光刻机长,千方百计打乱我们计划。 5、中国对集成电路的需求量始终占全球的1/3,自给率还不到10%,对外依赖却相当严重,每年集成电路进口额超2000亿美元,远远超过石油和粮食,很容易就被西方国家“卡住脖子”。 美国曾以违反出口限制法为由,对中兴使用的大量由美国供应商生产的集成电路、软件等采取出口限制。如今的中兴、华为事件 就是最直接的证明,国人当自强啊! 6、这个行业很难突围,非常困难,困难到在突围的时候和敌人一起死的地步,不然,是不可能在常规下胜出的,关键是眼下,我们连拉着敌人一起死的资格都没有。 目前我们国内上下游,下游的不说了,美其名曰一个全球第四,一个全球第七,其实都是赚个辛苦钱,那就是包装费,类比于快递行业里封装包裹,没有技术多大含量,看人家脸色。 其次上游设计类,勉勉强强在一些细分领域可能拿的出手,但是试想一下,研究几十年了,怎么也得有点成果,但是正面都不行,都无法正面突围。中游的制造,这个基本歇菜,这是我们最难的,最缺乏的,这个才是核心。华虹半导体和中芯国际,其实我非常希望能够站一个出来,可以和国际巨头正面PK,但是我知道太难了,太难了,还需要三代人的努力! 设备的,北方和晶盛国内还行,也只有他们两个,但是我们最缺乏的设备是光刻机啊,没有这个东西,其他很多都是嘘的,目前国内有一台人家淘汰下来的,但是已经过期了,现在只剩中芯预定的ASML2019年交货的光刻机。(希望ASML大火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7、2014年6月,国家斥资1200亿元人民币成立集成电路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 它不仅解决了“钱”的问题,更翻开了产业新的一页,中国半导体业发展开始持续的加重投资、扩大产能,涉足IDM模式(国际整合元件制造),如存储器等芯片的制造,并公开宣称产业的发展要按照国际的规则,尊重知识产权,向市场化、全球化迈进。 没得其他办法,只能痛定思痛,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只能政府全力牵头,企业全力研发,上下配合,不然迟早是被别人卡的命,当年的韩国人为什么可以走出来,就是因为韩国政府当年全力配合,李氏两代人奋力发展,所以韩国可以没有(韩国只有一个善终),但是必须得有三星(所有韩国人都不能避开三星)!韩日当年半导体竞争不比我们当年红军爬雪上过草地好到哪里! 8、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50%。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高的目标,因为这意味着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到全世界35%,也就是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当然,这是指总体产值,就产业结构而言,仍然是美国在高端,中国在中低端和部分高端,所以这个难度太大了,老美也意识到了,所以千方百计阻挠,不惜一切代价!如今的妥协,那都是假和平,背后暗潮涌动,最近发生的孟晚舟事件等一系列冲突就是最好证明。 9、最后,据统计,2015年,中国总计提出海外集成电路企业并购金额高达430亿美元,但最后实际交易只有52亿美元,主因就是监管机构严审,美国政府挡下的案子最多。 美国政府不仅在美国本土对中国资本严防死守,还频频阻扰中资收购欧洲企业。 收购欧美企业不成,中国企业开始大量“收集”人才。 在日本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犹如夕阳西下,很多企业相继放弃了集成电路业务:尔必达存储器陷入破产、瑞萨电子大量裁员…… 因此,正处在产业上升期的中国就成为日本集成电路人才的上选。 中国企业为韩国集成电路人才开出诱人待遇:年薪是韩国企业的3-10倍,还提供住房和车,并承诺解决子女教育问题等。但是还是进程缓慢。 不仅如此,一个曾担任过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高管的韩国人,两年前成立了一家资源外包公司,主要业务就是从韩企挖人才推荐给中国企业。 另外,众所周知的是,日本、欧洲虽有ARM、富士通、ASML、尼康、东京电子等大厂,但受制于美国的全球产业分工,单一国家产业体系极度不完整;韩国和中国地区是美国“御用”的芯片代工和封测工厂,存在“瘸腿”问题——在芯片代工、封测方面风生水起,但是在半导体设备和芯片设计方面基本依赖欧美日。 诚然,面临着西方的技术封锁和重重围堵,中国集成电路超越美国、替代进口仍然“道阻且长”,但是,我们不再是“场外的看客”,而是作为一名潜力强劲的选手在赛场上奋力前进——拥有完善工业体系的中国必将拥有齐全集成电路产业链,拥有产业自主发展、升级的能力,无需受制于人。 最后我期待,未来有一天,中国芯,世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