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净利翻三倍中芯国际还有苦楚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涨”声四起,多家晶圆代工厂轮番涨价。在此背景下,本土晶圆代工大厂中芯国际上半年业绩迎来大幅增长。然而,在这份喜人的成绩背后,却有一些问题在困扰着中芯国际。
量价齐涨,净利大增278.1%
近日,中芯国际发布2021年半年报,报告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0.9亿元,同比增长22.30%;净利润为52.41亿元,同比增长278.1%。
其中,晶圆代工业务营收为14,5.0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1.5%,同比增长23.2%;光掩模制造、测试及其他配套技术服务收入总和为13.4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5%,同比增长15.7%。
中芯国际表示,上半年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本期内销售晶圆的数量及平均售价上升所致。
销售晶圆的数量由上年同期的2.8百万片约当8英寸晶圆增加16.2%至本期内的3.3百万片约当8英寸晶圆。平均售价(销售晶圆收入除以总销售晶圆数量)由上年同期4143元增加至本期的4390元。
按地区计算,报告期内各地区业务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9.6%,同比增长14.3%;北美洲业务区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5.3%;欧洲及亚洲区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5.1%。
应用领域方面,消费电子类应用占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23.0%,同比增长59.4%;智能手机类应用收入占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33.2%;智能家居类应用占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13.1%;其他应用类占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30.7%。
以技术作分界,来自90纳米及以下制程的晶圆代工业务营收的比例为61.4%,同比增长32.5%。其中,55/65纳米技术的收入贡献比例为31.2%,同比增长22.8%;FinFET/28纳米的收入贡献比例为11.1% ,同比增长62.3%。
薪酬不增反降,研发人员流失超2成
尽管中芯国际上半年利润大增,但研发投入却在削减。
今年上半年,中芯国际的研发投入金额为19.37亿元,占营收总额的12%,比去年的22.78亿元,同比下降15%。
截至6月30日,中芯国际研发人员为1785人,比去年同期的2419人,减少634人;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3亿元,比去年同期3.27亿,减少约9700万。人员流失超过2成。
中芯国际表示,本期研发人员数量较上期减少,主要因部分研究相关人员转入生产运营岗位,以及出售子公司SJ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影响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在净利大增的情况下,中芯国际研发人员的薪酬不增反降。上半年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为12.9万元,比去年同期13.5万元减少6000元。
中芯国际直言,若公司未来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不能支撑技术升级的需要,可能导致公司技术被赶超或替代,进而对公司的持续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15亿股权激励稳人心
对于中芯国际而言,技术无疑是最重要的护城河。而在攻关技术过程中,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中芯国际内部员工流失严重业界早有耳闻,例如,今年7月初的时候,中芯国际内部的核心技术人员之一吴金刚正式提出离职。
吴金刚作为公司元老级的人物,已经为中芯国际效劳了20年的时间。他在中芯国际担任技术研发副总裁的职位,负责参与公司FinFET 先进工艺技术研发及管理工作,实力与地位都不容忽视。正值事业发展巅峰的老员工离职,给中芯国际敲响了人才严重流失的警钟。
为了留住人才,中芯国际在今年5月底发布一项首次大规模股权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不超过7565.04万股给激励对象。激励对象不超过 4000 人,不仅包括公司董事和高管,还包括核心技术人员、中高级业务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与业务骨干人员。
7月中旬,中芯国际以每股20元的价格向公司3944名员工,完成授予6753.52 万股的股票。
此次激励的员工数量也是比较多的,截至2020年底,中芯国际内部的员工总数是17354人,受激励的员工数在其中的占比接近23%,不难看出,为了挽救员工流失严重的局面,中芯国际确实下了血本。
小结
作为国内芯片制造领头羊,中芯国际近些年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
不过,在技术水平上,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等代工厂存在差距。且自去年底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中芯国际为突破供应链风险一直在困境中前行。该公司为此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降低成熟工艺的不确定风险,让产能继续推进和扩充。
不仅如此,中芯国际“打怪升级”的路上还存在人才流失、管理漏洞等问题。即便当下行情火热,中芯国际仍需不断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径来克服产能不确定性和连续经营的挑战。
扫码关注芯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