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飞机失事引全民共商黑匣子搜寻人工智能就业太难了吧黑匣子制作技术国内谁强展现科技雄风
知情郎·眼|
侃透天下专利事儿
昨日,东航波音737客机MU5735意外坠毁事件激起了网络的广泛关注。
在飞行数据显示中,MU5735航班从昆明机场13:15分起飞后,在8869米高度进行巡航。14点19分,飞机突然从巡航高度下降,同时速度开始减慢。
据网传监控画面,一架飞机疑似在空中并未解体,从视频看,整个坠落过程不超过5秒。
东航失事原因,将会依赖于找到黑匣子来做出判断。
一位经验丰富的航空公司机长指出,黑匣子通常安装在最安全的地方记录了重要信息,是调查原因和还原事件的重要参考依据。“根据黑匣子的数据判断虽然不是唯一方式,但却是准确率最高也最客观的一种航空事故调查手段。”
作为频繁出现于每个飞行事故中的关键词汇,黑匣子成为了破解之谜的钥匙。
今天,我将讲述一个关于黑匣子的专利故事。
01 黑匣子的坚固程度有多高?
“黑匣子”(blackbox)其实就是电子飞行记录仪,它用于记录飞机的各项参数和性能。
通常,每架飞机都配备两个这样的设备:驾驶舱话音记录器(CVR)位于头部,而尾部则为更复杂的发动机工作参数、系统状态等信息所需的大型存储器——即飛行數據記錄儀(FDR)。
它能捕捉到停工或失事前半小时内的声音对话,以及两小时内所有相关数据。这些传感器与电气元件相连,使得外壳既要坚固又小巧以适应紧凑空间。
为了抵御极端撞击、高温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如火焰、海水浸泡等,外壳设计采用了钢板和多层绝热防冲击材料。现在,即使是最安全保险柜也不足以匹敌其强度。这意味着它可以承受超出自身3500倍重量压力,在1100℃高温下耐火1小时,可承受2吨挤压5分钟,并且能够深入6000米水下仍保持完好。在欧洲标准上,其耐高温能力甚至可达1小时以上1100℃持续10小时260℃无损。
02 黑匩子的历史沿革
《解放军报》曾报道过黑 匯 子 的前世今生,
诞生于二战时期,当时首次发生军用飞机事故之后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分析事故原因的仪器。1939年法国工程师发明基于照相原理录像装置;英国工程师发展出了钢丝录制技术,这些早期设备仅限于试验性使用,不具备抗毁功能,也无法应用于真实事故调查直到1953年美国洛马公司生产了109-C型电子记忆装置才具备抗毁功能。而澳大利亚工程师大卫·沃伦设计了一款既能记录仪表数据同时捕捉座舱声音的声音录音设备,这便是现代“黑盒”的雏形。
自此民用商业航线逐渐装备上了这种先进技术,以至今几乎全球所有主要航空公司都使用橙色彩调定的类似技术以便搜寻及发现现场中的这台设备。在鲜艳颜色的保护罩里隐藏着核心存储芯片,只占比整体大小的小尺寸但却可以保存25个小时完整的事故文件,还有2个小时驾驶室对话语音文件。而这一系列科技创新史诗般地演变成为人类与 飛機 事故斗争的一部分,从最初滚动纸筒、钢丝带、铝箔带、磁带等各种载体迭代更新,最终达到如今已经普遍采用的固态硬盘级别存储技术。此间科技进步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而且让我们对于未来更好理解世界,更有效地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