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芯片巨擘前十名背后的AI芯片革命阿里与谷歌的商用技术新篇章
在云端与终端的AI芯片竞赛中,阿里和谷歌自研芯片商用,标志着科技巨头与芯片巨头关系的新变迁。深圳市内领先的十家芯片公司背后,这场AI技术革命正悄然发生。互联网企业踏入自研芯片领域的足迹不再新鲜,但每次他们推出或商用的宣布,都能吸引无数关注。
阿里的造芯之旅始于2017年云栖大会,当时成立达摩院,以全球开放研究计划为核心,涵盖量子计算、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2018年,又成立了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由中天微与达摩院整合而成。两年的努力,在2019年云栖大会上,他们首款AI云端推理芯片含光800正式亮相。这款产品在ResNet-50测试中性能高达78563 IPS,比目前业界最好的AI芯片性能高4倍,其能效比500 IPS/W,是第二名的3.3倍。
对比于谷歌TPU(张量处理器)的推出和商用过程,虽然谷歌TPU是首款用于训练深度神经网络的大规模专用硬件,但直到2018年2月才开启了TPU服务对外开放,并且价格大约为每小时6.5美元,而且数量有限。而同年的I/O大会上,TPU 3.0宣布推出,其计算性能提升八倍,可达100PFlops。
这两家科技巨头通过自研AI芯片,不仅追求更低的经济成本,更希望通过定制化ASIC chip达到特定场景下的最佳性能和能效。在这个数据时代,每一份数据都如同宝藏一样珍贵,而科技巨头们为了挖掘这些宝藏,不断投资于自身生态系统中的创新技术,如今也开始涉足自主设计、高性能CPU、GPU甚至是专门针对视觉场景设计的人工智能加速器——含光800。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英特尔和英伟达会因为这一切而被边缘化。尽管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应用并基于含光800上的AI云服务上线,但是依旧需要英特尔提供通用的计算能力,以及英伟达提供算力支持。此外,无论是在云端还是终端层面,只有具备全面的策略,即便是最优秀的自研产品,也无法完全替代现有的成熟解决方案。
因此,从一个角度来看,这场竞争更多地反映的是一种“生态战略”,即通过控制关键技术点来支撑自己的业务发展,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市场占有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为除了基础设施,还包括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也会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对于那些能够迅速适应这种变化并不断创新的人来说,无疑将占据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