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智能交通信息网智慧城市的下一个风口
毫无疑问,“智能网联汽车”在2021年上半年一度成为一个热词。
从华为宣布开始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解决方案,到小米雷军最后一次创业,将用千亿造车,再到360集团与哪吒共同为人民造车……
每一次消息的爆出,都在业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随着智能网联车产业的日益火热,就在本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确定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的通知。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
几天后的工作部署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2020年L2智能网联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15%,但还需要从关键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法规完善、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快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政策的利好,显然可以让智慧城市服务商能从大火的智能汽车产业分下一杯羹,当随即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基础设施又该如何建?城市又该如何推进试点工作的稳步发展?借着这些疑问,雷锋网近期与千寻位置智能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年劲飞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时空精准感知,是交通数字化底层与基础“全时空、高要素的大数据分析,让我们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变化,而是能够主动预测并适应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千寻位置智能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年劲飞表示。
他认为,当更高分辨率空间构建与定位大幅提升空间信息量时,我们将跨越以往低分辨率时代无法实现的事务需求:即从“感知型”迈向“认知型”,这是高精地图、高精定位物联网共同完成的事务认知过程。在他看来,这正是北斗卫星系统所承担角色的一部分——作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中提到的行业北斗高精度基础服务网络的一部分。
自2020年7月31日正式组網成功以来,北斗卫星系统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可或缺的地理位置助力。其中,以其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自主建设运营2800多座北斗地基增强站构成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络,它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实时计算卫星定位误差,为数以亿计用户提供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时间上的支持。
然而,在当前道路体系中高速公路基本建成较完整交通运行及监测体系虽然依然相对完备,但仍存在监测区域不足设备功能单一信息融合不够支持路网—路段—路口多层次监测人—车—路—环境多要素分析等方面能力尚有不足。而通过将高精度定位技术融入应用构建其全要素全时空精准感知体系实现端到端实时感知预警反馈,将会释放更大的能量于市区高速领域。
就在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会议期间千寻位置正式发布集感知通信定位时间同步功能为一体的RSU “途灵”。它是一款集C-V2X技术之大功于一身的人工交互单元,可以实现事件管控数据全息感觉人车云共享;即使无运营商覆盖区域提供车辆高精度定位突破性的纳秒级授时,为各类设备提供时间同步;同时它还可以监视变移如实监控其处置灯杆桥梁形变过程。
为了让不同标准下的都市及自动驾驶汽车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我们需要建立新的硬件平台新服务框架新算法策略。他解释说,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三大件——硬件服务算法,他把这三者的作用比喻成传统汽轮机器箱子底盘发动机变速箱。
首先的是确保所有参与者都拥有正确可靠的地理位置信息,即厘米级别水平。这意味着使用像千寻位置研发过的小型轻便终端,使得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获得极致细腻的地理坐标,从而保证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启动自动驾驶,并切换至最合适自动驾程制间隔后进行操作调整。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专业机构也正在不断开发改进他们自己的GPS辅助方法来提高速度效率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