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在港交所披露三季报深圳三大蔬菜批发市场的人们期待着公司的新一轮增长战略
美的集团在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941亿元,同比增长7.32%,净利润约95亿元,同比增长约12%。尽管如此,第三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较二季度的9.1%和15.57%而言却略有降速。这一情况引发了市场对其资本运作步伐加快的关注。今年以来,美的集团似乎确实在加快其资本运作步伐,其中包括拟赴港上市。
10月24日晚间,美的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其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美银证券。此前8月公告显示,本次拟发行规模预计不超过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的10%。
时隔十年,这是美的继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后,真正意义上的二次上市。成功后,美的也将成为下一个布局“A+H”上市格局的白电巨头。
然而,对于这次赴港上市,有分析认为“外资持股比例多次触及深股通规则上限”,因此通过H股平台吸纳更多外资持股,对融资渠道是一种拓宽。同时,还有一些人认为H股平台将为其海外业务起到更便利作用,因为目前美的是全球范围内进行大量收购企业,如日本东芝、德国库卡等世界各地的大型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与已经踏上了“A+H”模式的人海尔智家相比,美的集团缺少旗下分拆出去且成功上市的事业线。在海尔系旗下的四个子公司中,每个都拥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市场份额,而这些子公司如盈康生命、海尔生物、雷神科技等都已成为独立实体,从而提升相关业务线活力,并增加自身价值释放。
对于这个问题,有观点认为,将子业务从母体分拆出去是一个常规操作,以增加子公司独立性并提升相关业务线活力。而对于这样的做法,即使存在尝试,比如早在2020年7月就曾发布分拆子公司计划,但最终因存疑未能推行,现在看来仍然是未来可能的一条路线。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在何享健退位后的2012年,以及方洪波接任之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大瘦身运动、裁员等,这些行动显著影响了整个组织结构。但即便如此,从细微之处着眼,也可以看到何享健对整个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上的重要影响,他所控制的心量控股有限公司以及他直接或间接控制下的其他两个拟拆分独立上市公司安得智联和美智光电,最终控制人的均为何享健。这表明极大概率整个计划都是由何享健提出,并交由方洪波实施。此外,他还通过各种方式扩展他的商业帝国,比如入主科陆电子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