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舞台上乐视的出事与小米的成功它们背后的故事有着怎样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看小米。7月9日,小米在港交所隆重开市,成为首家实施“同股不同权”的创新试点公司。这不仅是继阿里巴巴、Facebook之后,又一家大规模科技互联网企业IPO。此时,小米虽然破发,但其市值已超网易,与京东仅差百亿美元。尽管经历了从2000亿美元到543亿美元的市值波动,这次IPO被认为是在正确时间做正确事情。
然而,对于乐视来说,其命运却截然不同。面对众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如经济下行周期、中美贸易战等,乐视遭遇了困境。而雷军在公开信中描绘的小米未来蓝图——智能手机业务争取进入世界三强、品类拓展进入更多千亿级市场、加速国际化——为何能实现?这背后又有哪些问题和门槛?
针对这些问题,地歌网吴筱凤与高派信息CEO余德进行了一场深入探讨。在他们看来,小米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它具有庞大的体量,并且采用了新的上市标准,即同股不同权模式。而这种模式对于融资至关重要,因为它允许优先股退出,从而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回报分配。
余德指出,小米的本质仍然是一家硬件公司,即使它提出了新零售和互联网业务,但这些只是辅助性质的小部分,而智能硬件仍是主导产业。小米通过粉丝经济驱动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依赖于用户忠诚度,而非平台效应。
因此,在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时,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产品定位还是商业模式上,小米都更加坚持自己的核心优势,即智能硬件领域特别是手机领域的小型化、高性能设计,以及建立起的一站式服务体系。而乐视则面临着更广泛的问题,比如过快扩张导致资金链紧张,以及缺乏明确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小米之所以能够顺利上市并取得一定成就,其实质在于它坚守传统技术优势,同时采纳现代金融手段以维持稳健增长;而乐视,则需重新审视其发展策略,以找到适合自己生态系统内外环境变化需要的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