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背后的两面乐视的出事与小米的成功究竟有何不同
小米的高光时刻:港股首发成为互联网创新试点
7月9日,小米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开市,成为了继阿里巴巴、Facebook之后,有史以来第三家规模巨大的科技互联网企业IPO。尽管首日破发,但小米的市值已超越网易,与京东仅差一百亿美元。这次IPO经历了波折,从2000亿美元到543亿美元,但在当前经济下行周期和中美贸易战等不确定因素下,小米依然选择了正确的时机。
雷军在上市前夕发布的公开信描绘了小米未来的蓝图:争取智能手机业务进入世界三强;有计划拓展品类,进入更多千亿级市场;加快国际化,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占比50%。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与地歌网吴筱凤和高派信息CEO余德进行了深入探讨。
对于乐视与小米两家的异同点,余德分析道:“虽然小米成就显著,而乐视遭遇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即使是成功的小米也没有挑战,或许乐视汽车将重获新生。”他指出,小米IPO经历了一波三折,最终以543亿美元的市值稳定开盘。余德认为,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即使破发,也可能是市场不好或其他原因。”
关于IPO意义,余德表示:“最重要的是融资,为公司提供阶段性总结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提到了体量庞大、采用新标准以及面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小米上市特征。在谈及小 米模式时,他认为:“八年来,小 米从硬件起家逐渐靠拢互联网,现在仍在不断学习概念,如IoT、新零售等。”
然而,在讨论本质方面,余德指出:“尽管雷军提出目标包括手机三强、IoT及国际化,但这些都围绕手机和智能硬件展开,没有明确互联网业务如何贡献。”因此,他认为,“小 米本质仍是一家硬件公司,或许更准确地说,是一家手机公司”,其商业模式依赖粉丝经济。
最后,对于未来,小 米需要在动能上做出改变,以平台驱动而非品牌驱动,就像京东或阿里一样。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其蓝图中的目标,并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