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实训报告中探索出事的乐视与成功的小米两者的差异深度分析
在7月9日,小米以极具标志性的铜锣敲响了港交所的钟声,开启了其在香港股票交易所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之旅。这一举措不仅使小米成为了继阿里巴巴和Facebook之后,有史以来第三家规模巨大的科技互联网企业上市,也是首家采用“同股不同权”模式的创新试点公司。
尽管小米IPO破发,但其市值仍然超过网易,并且只与京东的市值相差百亿美元。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周期以及中美贸易战等不确定因素,小米此时上市被认为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正确的事情。破发并不会决定一个企业未来的命运,大型企业最终走向成功还是取决于其战略规划。在雷军公开信中,他描绘了未来小米蓝图:智能手机业务争取进入世界三强;有计划、有节奏地拓展品类,进入更多千亿级市场;加快国际化,使国际业务收入占到总体收入的一半。
对于这些问题,地歌网吴筱凤与高派信息CEO余德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余德指出,小米成就是意料之中的,而乐视出事则是在意料之外。但他并不因此断定,即使小米今天上市离大成还远,即使乐视出现困境,其创始人贾跃亭也没有完全失败,他们可能会卷土重来,特别是乐视汽车。
余德解读了小米IPO经历,一波三折,从1200亿美元估值降至543亿美元。他认为,这些变化反映了市场不佳,以及证监会提出的84条疑问导致CDR发行暂停。尽管首日破发,但这只是正常反应,因为市场不好,小米能成功上市已经很不错。
从IPO本身意义来看,它为小mi提供了239.7多亿元净融资,对资本优先股进行退出,为员工解放提供机会。此外,由于经济形势不好,上市能够帮助公司应对接下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不确定性因素。
然而,在讨论微软模式时,余德指出,小ミ依旧是一家硬件公司,其商业模式归根结底还是依赖粉丝经济。而它提出的目标,如手机三强、IoT、国际化,都聚焦在手机和智能硬件领域,而新零售和互联网业务则似乎缺失。因此,可以说,小Mi 本质上的根基仍然扎根于手机和智能硬件,然后通过这些延伸到其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