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数据揭示过饱和原因导致的广色域OLED屏眼睛疼症
近年来,随着AMOLED屏幕在手机领域的普及,广色域屏幕变得越来越常见。与普通sRGB色域屏幕相比,广色域屏幕能够提供更丰富的颜色表现,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看起来也会更加养眼或精彩。实际上,不少用户在换用了广色域AMOLED屏后发现,它们在很多时候显示出的颜色过于鲜艳,甚至令人感到刺眼。
除了低频PWM调光机制可能对眼睛造成影响之外,广色域屏幕中的过饱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因为这些高端设备能够显示出比sRGB标准更多的颜色的范围,即使如此,这种辣眼效果是否就是其应有的表现形式,也值得商榷。
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色域”。简单来说,就是指颜色的范围。在自然界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CIE-XYZ全色域,而我们的显示器只能反映出一部分,这就是所谓的“有限”或者“有限”的视觉系统。
为了将这些颜色的参数转换成电脑能识别并转化为视觉信号的格式,我们使用的是RGB编码系统。在计算机领域,这通常指的是红、绿、蓝三原色的组合。但不同类型的设备有不同的编码系统,比如YUV用于电视设备CMYK用于打印机等。
虽然不同的编码系统都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转换,但实际应用中,由于缺乏完善的软件支持和硬件优化,大多数消费电子产品(尤其是安卓设备)对于处理不同源文件时没有有效地实施正确的问题性质,以至于无法准确呈现出原始内容原本应该具有的一致性。
例如,一张图片如果最初基于Adobe RGB创建,那么从Adobe RGB到sRGB再到打印机CMYK这样的过程,如果每个环节都没有恰当地处理,就很容易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如红花变橘花、蓝天变青天等。这正是在谈论"肉眼可见差异"的时候提到的那些不必要而又明显的问题。而且由于大多数软件未能实现良好的color management功能,使得这个问题被忽略了太久了——直到现在才逐渐开始引起人们关注。
苹果公司则是一个例外,他们一直强调设计师社区需求,并通过他们自己的操作系统(macOS)以及移动平台(iOS)实现了高度集成的一套完整color management解决方案。这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ICC profiles生成,以及其他相关工具和服务以确保输出质量一致无差异,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最终输出结果上,都保持同样的标准——这是为什么许多专业人士选择Apple产品作为他们工作工具之一的一个原因。
当然,在非专业人群中,对此类细微差别可能不会那么敏感,但是对专业人士来说,这些小变化却可能导致巨大的挑战。
因此,当我们考虑购买新的OLED显示器或智能手机时,最好是要考虑它们是否拥有良好的color management功能,以便得到最佳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