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解密这些厂商在智能电视行业中的角色大揭秘
滚滚历史长河,淘沙砾金,在互联网这样一个行业就曾出现过大大小小的战事,电商、O2O、支付......包括现如今的AI之战,然而有一个领域,似乎一直被大家忽略,那就是智能电视产业。
自贝尔德发明了可以映射图像的电视装置之后,1939年,美国诞生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而我国在1958年3月17日首次引进黑白电视机。随后,我们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在过去的十年间,老牌电视厂商经历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命运洗牌。互联网大潮来临,互联网巨头盯上了电视这个战场。巨头跨界颠覆“收整山河”,传统制造厂商陆续“被包养”。
中国拥有很好的电视消费群体,我们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将技术发扬光大。在设计、研发、生产和供应等方面形成了强大的体系,但唯独屏幕和芯片两大核心部件,一直以来是国产电视厂商的心病。
目前,在屏幕这块,还是索尼、三星、LG、三洋飞利浦、中航电子、大华电子等国际品牌占据市场;而对于芯片,这个决定性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对我们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而我们正处于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转变的一段时期。
新时代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随着人们对娱乐体验和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需求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更先进更优秀的技术支持。这意味着,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层面,都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改善,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早期,我国在芯片设计人才紧缺以及企业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被迫依赖于外来的产品。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内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我们逐渐实现了自主创新,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比如海信推出的“信芯”——中国第一颗本土开发的小型数字接收器,它标志着国产TV处理器开始崛起。
现在看来,这一趋势正在继续加速发展。华为海思凭借其hi3751V600和hi3751V510芯片成为多个品牌4K智能电视的心脏,而锐迪科、高通晶晨半导体等也都在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此外,大型家电公司,如海信和海尔,他们通过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这一竞争,为国内市场注入活力并推动技术前沿迈步向前。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比如成本压力与上游材料价格波动,但这同时也是激励我们进一步探索创新并找到更多解决方案的问题。本土化可能会给予我们更多灵活性,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让我们的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增强其竞争力。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是在创新的方向还是在产品质量上,都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一次深刻的人类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