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电视背后的幕后英雄们
滚滚历史长河,淘沙砾金,在数字媒体技术这样一个行业就曾出现过大大小小的战事,电商、O2O、支付......包括现如今的AI之战,然而有一个领域,似乎一直被大家忽略,那就是智能电视产业。
自贝尔德发明了可以映射图像的电视装置之后,1939年,美国诞生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短短几十年间,就已经跨越到了彩色电视行列。而我国在1958年3月17日首次引进黑白电视机,之后就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在过往的十年间,老牌电视厂商经历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命运洗牌。互联网大潮来临,互联网巨头盯上了电视这个战场。巨头跨界颠覆“收整山河”,传统制造厂商陆续“被包养”。
中国拥有很好的电视消费群体,而随着人们对娱乐生活和信息获取方式的不断变化,一些新的需求也逐渐显现。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屏幕和芯片两大核心部件,它们是智能テレビ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在屏幕这块,我们依旧是索尼、三星、LG、夏普、飞利浦、奇美、友达等厂商独霸市场;而在芯片方面,也是联发科和开曼晨星占主要市场份额。
首先是芯片,这一时代所需,以高分辨率、高效能为标志的人民群众对其要求日益增长。因此,对于智能電視来说,其内置的大脑——即处理器,是决定其性能与功能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在过去,由于国内企业面临资金有限以及人才匮乏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依赖进口解决方案。但现在,我们看到了国产企业如海信、大疆等公司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他们正逐步打破这一局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海信推出的“信芯”系列产品,以及华为海思提供的一系列高性能处理器,为国产智能電視带来了新的希望。
除了这些,还有锐迪科和晶晨半导体等其他国内企业,也在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比如锐迪科推出了RDA5880应用于地面数字电视接收的高性能射频接收芯片,这是一项重大突破。而晶晨半导体则发布了全球首款4K插卡式智能電視处理器解决方案——T866(主芯片)+T101。
未来,无疑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广阔天地,因为我们既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又有政策上的支持。此外,与国际上相比,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前景无限可期。数据显示,当下的趋势非常明显:2017年的年底,全世界保留量已达到1.93亿台,其中又以中国为最大的消费者群体。
然而,对于生产者而言,上游材料供应链压力极大,同时由于价格敏感度较高,加之原材料成本持续攀升(尤其是在LED显示屏方面),这种环境给予了国内电子产品制造业带来挑战,但同时也是促使它们创新发展的一股力量。一方面,本土化品牌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崛起;另一方面,小微型业务模式让得以保持竞争力的品牌更容易适应市场变动。
总结来说,从早期以来到今日,我们从单纯追求画质提升到强调用户体验,再到现在探讨如何通过本土化策略来降低成本并提升科技含量,可见,在这个行业中不断涌现出新的赢家,而那些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并有效融合新兴科技元素的人将会成为未来的领导者。在这样的背景下,看似平静的大河水流,却掩藏着无尽可能性的深邃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