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财经大学探索创新发展的普惠金融之路财经眼走进金融改革试验区
在浙江台州、福建宁德、四川成都等试点地区,记者深入探访了普惠金融的实践。通过采访村民陈智刚,我们了解到他曾因资金不足而苦恼,但后来通过“农贷通”平台获得了2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用于种植中药材。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利率,还提供了三成的贴息。
四川彭州敖平镇鹤泉村村民陈智刚说:“2023年上半年,我投入200多万元种植中药材。通过‘农贷通’平台申请,不到一周就能到账。”
2017年6月,成都出台《关于建立“农贷通”平台促进现代农业与现代金融有机融合的试行意见》。2022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印发,提出“提升‘农贷通’数字化平台运用实效”。正是“农贷通”平台,为陈智刚解决了燃眉之急。
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营管部负责人介绍,完善顶层设计,是成都普惠金融改革的重要经验。从设计到搭建,“农贷通”平台始终坚持“政府+市场”的工作思路。政府牵头,建立金融供给与需求匹配的有效机制。
首先,完善组织体系。“我们对大宗粮食生产、特色种植养殖、一二三产互动等涉农项目,对于同期市场报价利率分别给予100%、50%、30%的贴息支持。”成都市农业农村局金融与信息化处工作人员谭吏秀说。
同时,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我们对大宗粮食生产、特色种植养殖、一二三产互动等涉农项目,对于同期市场报价利率分别给予100%、50%、30%的贴息支持。”谭吏秀说,为激励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业务,他们出台风险分担政策,对于4种模式提供风险补偿,比如对信用信息进行整体化和系统化,以此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农业和乡村地区。
数据显示,从2015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下,在12个城市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点累计放款590.65亿元,有77家银行参与,其中包括城商行和农商行各自专注于小微企业发展领域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在福建福鼎,这个素有“白茶之乡”的地方,由于白茶需求增加,大量经营主体融资需求也增多。在当地有关部门指导下,将茶园信息卡制度推广实施,使得茶园面积一目了然,并根据这些数据创新推出了茶园信息贷款产品,让银行更好地理解并信任这些小额借款者的信用状况,从而提高授信额度至20万元以上。此外,还开发了一系列绿色认证工具,如微绿达,使得银行能够更加精准识别和评估企业是否符合绿色标准,从而降低其还本付息成本,同时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进步和监管环境变化,一些创新性的探索正在发生,如在银企之间建立共享数据库,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真实情况减少不良资产比例;一些地方甚至开始探索使用无人机航拍测绘确定土地面积以确保抵押物真实性。这一切都是为了打破传统认识中的壁垒,让更多的小微企业获得足够的手段去应对挑战,也让他们能够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最终走向可持续增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