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舞台上乐视和小米这两家公司各自展现出了不同的风貌乐视因出事而受到关注而小米则以其成功的姿态赢
在社会的舞台上,乐视和小米这两家公司展现出了不同的风貌。乐视因“出事”而受到关注,而小米则以其“成功”的姿态赢得了市场的赞誉。那么,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何不同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先,小米迎来了高光时刻。在港交所的特别仪式中,雷军敲响了一个巨大的铜锣,标志着小米港股开市。这是继阿里巴巴、Facebook之后,有史以来第三大规模的科技互联网企业IPO。尽管首日破发,但截至收盘,小米报收16.8港元,与发行价17港元相比仅下跌0.2%,市值约3759亿港元。
虽然小米上市过程中经历了一波三折,但在当前经济下行周期以及中美贸易战等不确定因素面前,它依然选择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破发并不会决定一个企业未来的命运,大型企业走向成功最终还是看其战略本身。
就在上市前夕(7月8日),雷军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他描绘了未来小米蓝图:争取让智能手机业务进入世界三强;有计划、有节奏地拓展品类,进入更多千亿级市场;加快国际化,尽早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占到总体收入的一半。此外,他还提到了智能硬件、新零售和互联网三项业务,其中智能硬件收入超70%,IoT占比20%左右。
然而,我们发现小米模式并不一致,比如提出的铁人三项——智能硬件、新零售和互联网——离完成度还差得很远。而且,小米更像是一家硬件公司,即使雷军提出的目标包括手机三强、IoT和国际化,这些都是关于手机和智能硬件的事业。而新零售和互联网业务似乎成了次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小米的本质仍旧是一家专注于手机制造的小公司,其商业模式依赖粉丝经济,而非像京东或阿里那样建立在平台驱动之上。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方式,每个企业都面临着自身问题与门槛,比如如何扩大影响力、提升盈利能力等。
最后,让我们回到吴筱凤与余德进行的一场谈话,他们讨论了乐视与小미的情况,以及二者的异同点。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公司面对不同的挑战,并且每个挑战都有其独特性。不过,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还是市场策略方面,只要能够坚持自己的定位并不断进步,那么即便是在逆境中,也会找到通往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