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层面乐视前车之鉴与小米的成功背后立项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有何区别
在社会的风云变幻中,小米与乐视的故事:从立项前的可研报告到成功与挫折
小米迎来了历史上的高光时刻。7月9日,雷军在港交所特意为小米准备的3米宽、200公斤重的超大型铜锣前敲响了开市铃。作为首家“同股不同权”的创新试点公司,小米成为了继阿里巴巴、Facebook之后,有史以来第三大规模科技互联网企业IPO。此举不仅标志着小米港股上市,也意味着它将面对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加严峻的竞争。
截至收盘,小米以16.8港元收盘,略低于发行价17港元,跌幅约0.2%。尽管首日破发,但小미市值已超过网易,与京东相比仅差一亿美元。这一波三折的小米市值,从2000亿美元降至543亿美元,再次证明了其过山车式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周期以及中美贸易战等多重不确定因素下,小米此次IPO依然是在正确时间做正确事情。
破发并不会影响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大企业最终走向成功还是看其战略本身。在上市前夕(7月8日),雷军公开信中描绘了未来小mi的大蓝图:智能手机业务争取尽快进入世界三强;有计划、有节奏进行品类拓展,进入更多千亿级市场;加速国际化,尽早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一半。
那么,这样的表现又是如何?它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意义?作为定位为互联网公司的小mi,其本质是什么,又会面临哪些问题和门槛?
针对这些问题,我与地歌网吴筱凤及高派信息CEO余德进行了一场深入探讨:
吴筱凤提问:“从今天来看乐视和小mi,我们可以说乐视出事了,而小mi成了,您如何评判这个事情?”
余德回应:“我认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一方面,小mi成长是预期之中的,它们紧跟行业趋势,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而另一方面,乐视则因为多方面原因,如资金链紧张、管理层面的挑战等,最终导致出局。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该简单地判断,即使是出了成绩也离‘大成’还很远。”
对于小mi Ipo破发表现以及在港上市的意义,余德进一步分析道:“总体而言,一波三折就是估值的问题,从1200亿美元到1000亿再到800亿元700、600最后到了543亿元人民币。而且,在香港就曾经考虑过发行CDR,但证监会提出84个疑问后,这个计划就被推迟,说是待条件成熟。如果将来再次推进CDR,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不过,对于今天的股价表现,无论是否破发,都显示了市场不好、小i能成功上市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关于IPO本身带来的意义,余德指出:“首先,是资本优先股退出的问题,因为优先股存在,所以2017年的亏损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优先股带来的。其次,对员工来说,也需要解放,让他们拥有更多分红机制,比如高盈利、高赠送或平衡分配。”
因此,从IPO角度看,最大的意义无疑是融资,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对过去阶段性的总结。然而,更大的意义还包括其他几个方面,比如为什么要选择这时候上市,以及对于未来有什么特别期待的事项。
随后我们继续探讨:
吴筱凤提问:“您觉得目前的情况下,将硬件起家的公司逐渐靠拢互联网会怎样影响整个产业?”
余德回答:“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开始意识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范围内,都越来越少有能够独立完成全套流程的一个单一产品制造商,而更多的是通过平台服务连接消费者和供应商。”
接着我们谈到了新零售这一概念:
吴筱凤询问:“您怎么看待新零售这个概念,以及它是否真的能改变传统零售模式?”
余德回应:“实际上新零售主要讲的是一种新的销售方式,它并不是所有线下的店铺都要转型成为线上的形式,而是一种结合线上线下的销售手段。这一点确实能够让传统零售业界获得一些新的灵感,并可能带动一定程度上的转型升级。”
最后,我们回到关于苹果、三星这样的巨头如何处理智能手机生态系统的问题:
吴筱凤提出:“当智能手机领域这么多巨头存在时,他们通常采用何种策略来维护自己的生态系统?”
余德给出的答案是,“苹果、三星等品牌通过提供完整设备系列——包括手机、小工具(如Apple Watch)、电脑等——形成闭环生态,并通过软件更新保持设备间的一致性,从而构建起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