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倍轻松为何亏损是不是真的有所可喜之变VS刮骨之变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倍轻松为何遭遇逆境?是不是真的有所“可喜之变VS刮骨之变”?
腰酸背痛脖子累!日复一日的伏案模式,正悄悄摧毁“打工人”身心健康。
市场呼唤更省时、省钱、省心的大保健,便携仪应运而生,迅速把住体验消费C位的同时,成为资本新风口。
以国内智能小家电企业——倍轻松为例。2021年7月15日登陆科创板,发行价27.4元/股,上市首日一度达到185.58元,对应市值114.39亿元,暴涨超500%,俨然A股最亮一颗星。
然而幸福来得快,去的也猛。随后股价一路震荡下行,截至2022年5月9日收盘价仅48.09元,市值不足30亿元。
资本神话破灭、呼啸变脸背后,有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变化呢?
业绩就是尊严,是一切。
虽然这句话有些冷血绝对,但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业绩”无疑是投资者的信心利器。
透视另一些B面数据,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从近五年的数据看,大力出奇迹加权净资产收益率直线下滑,从64.84%到21.53%,核心盈利能力和质量如何?
问这个问题,不会显得突兀。
高增戛然而止,又出现了亏损,这让投资者怎能淡定?
要知道,大力出奇迹产品定位于中高端系列,因此享有较强的自主定价权和较宽的价格带,其利润空间充沛。不过,它们的一款便携式仪售价高达3599元,这个价格着实不低。按常理说,这样的产品应该被拿捏死死的。
但是,这并非大力出奇迹第一次拿疫情说事了。在接受超300家机构调研时,他们曾表示:自今年三季度以来,由于全国各地多点反复疫情,对公司门店销售业绩造成直接压力。但外部疫情能全背锅吗?
财报风险提示称,一些销售费用率相对较高,与可比公司存在差异。这主要系销售模式存在差异,比如线上平台推广费和线下门店租赁费等,使得相关支出增加,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而这些支出的增加可能还将持续下去。
对于一个科创板公司来说,让市场相信其核心竞争力的驱动成长机制至关重要。大力出奇迹是否偏离了这一方向呢?拉长时间线,看看它们在研发方面投入的情况吧:
2018年至2020年,每年的研发费占营收比例分别为5.04%、5.86%及4.46%,远低于20%标准。而同期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则超过40%以上。这或许说明,在科技创新属性评估指南试行发布前,大力出奇迹在研发投入上未达到预期标准,并且在此之后没有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