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条3D刷脸地铁开通智能交通监控普及之路还有多远
我注意到,首次采用3D人脸识别技术的地铁线路——济南地铁1号线——已经于2019年4月8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项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乘客的进站效率,还减少了排队购票的时间。据悉,乘客只需在手机上录入人脸信息,便能通过闸机。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处理30至40名乘客,每分钟提升了地铁运营效率。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2D人脸识别只是一个过渡阶段,而3D人脸识别将成为未来主要的手段。市场预计,3D成像和传感器件市场将以37.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并在2022年达到90亿美元。
在轨道交通领域,3D刷脸带来了重大意义,它能够大幅提升个人身份验证和交通运营效率。不再需要携带手机或卡片,只需一张面孔,即可快速无缝通行。这不仅安全快捷,也解决了忘记携带介质的问题。
尽管目前主流的人脸识别方案仍然是基于摄像头的2D方案,但北上广深等地区正在加速技术升级。此外,对于侧面等场景也需要确保高精度认证,这要求算法既要准确又要快速。此举关系到国家经济及日常生活,是国家政策高度关注的一部分,因此企业应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动态。
然而,3D人脸识别也有其局限性,如结构光技术可能受到户外强光影响。但对于地铁进站而言,这不是主要考虑因素。总之,无论遇到何种挑战,其应用前景充满希望,将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在公共场所中,虽然人脸安防重要,但对信息安全也必须格外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