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首条3D刷脸地铁开通 探索智能交通普及之路
我注意到,除了拥有全面屏外,iPhone X还采用了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Face ID。然而,这项技术不再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已经扩展到了其他领域,不仅限于手机或支付方式。
2019年4月8日,济南地铁1号线成为国内首条使用3D人脸识别闸机的地铁线路。乘客只需在应用程序中录入人脸信息,便能快速通过闸机,无需携带任何介质。这将极大地减少排队购票的问题,并提升运营效率。据工作人员介绍,一分钟内可以处理30至40名乘客。
2D人脸识别正在向3D过渡,因为3D技术能够更好地捕捉面部特征,并对环境变化更加耐受。此外,市场预计随着技术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采用3D成像和传感器件。
在轨道交通系统中,3D刷脸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高身份验证速度和效率,同时也解决了忘记带手机或卡片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确保安全性并提供便捷的出行体验。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人脸识别方案仍然是基于摄像头的2D方案,但随着技术进步和资金投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3D解决方案被采纳。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结构光在强光环境下的可靠性问题,但这些挑战正在被不断克服。
总之,在轨道交通领域,3D人脸识别将进一步推动无人化管理、电子支付以及交通监控,使出行更加高效和安全。虽然存在一些障碍,但其应用前景充满希望,将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各个方面。不过,对于公共场所来说,还需要确保数据安全不受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