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大学教授警告理财获客不能仅靠降费率需关注物品投资价值提升
降低费率虽然能暂时缓解客户流失,但并非长远之策。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更看重的是产品的收益率。如果收益率无法达到预期,即使管理费减少也难以留住顾客。
近期,农银理财、民生理财和华夏理财等金融机构陆续下调旗下产品业绩基准,从5个百分点到100个百分点不等。面对可能导致收益下降和客户流失的担忧,这些公司既调整了业绩基准,又推出降低管理费的措施,有些甚至将费率直接设为0%.
当前市场面临的问题是底层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在利率持续下行、降息预期仍然存在以及“资产荒”环境下的情况下,传统理财产品很难维持高额收入。因此,如何吸引并保留更多投资者成为摆在这些公司前面的挑战。
作为一种营销手段,通过优惠费用来吸引顾客确实有其效果。不过,如果这种价格竞争演变成一场“价格战”,会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对整个行业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降低费用仅能暂时缓解问题,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不论是哪种原因,只要投资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再多次优惠都难以保持他们的忠诚度。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吸引投资者长久地持有我们的理财产品?关键就在于捕捉市场动态,加强产品盈利能力。一方面,要不断深入研究市场趋势和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我们的投资策略;另一方面,要了解不同基础资产的性能及其风险特性,不断提升我们对这些资源的掌控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除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回报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客户体验与服务质量。在保持良好沟通与互动中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期待,然后根据这些建议调整我们的策略。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发布报告、分析策略等方式增强用户意识,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潜在风险。
随着科技进步和金融创新,我们应积极探索新模式、新增长点,比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更具创新的 理财项目,以满足广泛化需求;借助互联网移动应用拓宽销售范围,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服务。
最重要的是,在追求盈利同时不能忽视合规法规以及防范风险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在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上才能赢得信任并获得市场认可,而这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