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布局交通智能网海陆空全方位布下棋子
腾讯悄然变革出行领域,所到之处皆卷起风暴。与前进的阿里、迷茫的百度相比,腾讯虽然看似晚来者,但在智能交通领域却能卷起旋风。自今年国庆节调整架构后,腾讯积极进军B端市场,其布局已显现出来。
9月30日,腾讯宣布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和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两大事业群整合了多个业务部门,并将战略重点转向产业互联网。完成组织架构调整并宣布战略转型后,腾讯从C端向B端转型动作十分集中。在智慧出行领域,依托微信支付,腾讯正在智能交通领域下一盘海陆空全覆盖的大棋。
10月23日,在中国智慧交通大会上,腾讯发布了乘车码、智能出行助手、定制巴士和城市神经中枢等四款智慧交通产品。此外,还联手深圳航空公司布局智慧航空领域,以“深航码上飞”小程序为基础,加强数据沉淀、利用云计算根据用户行为特征和兴趣偏好打造千人千面的航空出行体验。
据腾讯公司副总裁郑浩剑表示,“交通是我们在产业互联网探索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他希望能够发挥过去20年科技实践成果,为公共交通行业提供数字化助力。
具体来说,“乘车码”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可用于多种场景下的二维码,即使网络状况不佳也可实现刷码乘车、“先乘车后付费”的支付体验。“智能出行助手”则为用户提供实时公交/地铁播报、线路规划,全方位提升出行效率。“定制巴士”根据用户需求及客流情况定制路线,不仅提高服务效率,也创造更多收益。而“城市神经中枢”集合全城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展示,是互联网技术与交通结合的创新实践。
截至目前全国超过5000万用户使用乘车码,有超过100个城市被覆盖。此外,还有停车场、高速公路等其他区域也有布局,如深圳机场停车场通过免密支付提升通行效率,而高速无感支付已覆盖部分省份,将逐步扩展至更多地区。
未来实时公交将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同时利用LBS技术连接管理部门,加上高效精确算法生成热力图,可验证现有公交线路规划合理性设计新线路,对流量进行精准管理建立高效系统。
总结而言,随着技术支持和内部能力整合的加强,这些成绩背后的关键因素包括其在此过程中的核心角色—— 腾讯云,它保证了应用系统数据库存储的高可用性,使得即便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业务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