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的阴影与小米的光芒一场不同命运的对比
小米的辉煌与乐视的低谷:两者的不同命运
在7月9日,雷军以铜锣敲响了香港交易所特制的大型钥匙,标志着小米科技成功在港股上市。这一举措使得小米成为继阿里巴巴和Facebook之后,全球第三家规模巨大的互联网企业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尽管首日破发,但截至收盘,小米的市值已经超过3759亿港元,与网易相比仅差100亿美元。
小米的IPO之路充满波折,从估值高达2000亿美元到最终定价543亿美元,再加上港交所特意为其准备的同股不同权创新试点,使得这次IPO具有重要意义。即便破发,这也被认为是市场不佳时的一种表现,而且对于一个处于经济下行周期、面临中美贸易战等不确定因素的小微来说,上市仍然是在正确时间做正确事情。
然而,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不能忘记另一家曾经备受瞩目的公司——乐视集团。随着贾跃亭宣布个人财产注销计划,乐视陷入了重重困境。尽管如此,余德CEO指出,即使是出事儿的小米,也离“大成”还很远;而乐视汽车可能会卷土重来。
对此,小米IPO是否能持续保持增长,以及它如何应对接下来竞争激烈和不确定性因素,是当前市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对于小米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其本质是什么,以及它将面临哪些问题和门槛?
地歌网吴筱凤与高派信息CEO余德就这些问题展开了一场深入讨论。在谈及小米与乐视之间的异同时,余德表示:“小미成功并非意料之外,而乐视出事则令人惊讶。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使是成功如雷军领导下的企业,也未必能轻易达到‘大成’状态。而且,即便是一家看似倒闭的小微,如今也有可能重新站起来。”
关于小米IPO后的表现以及其在港上市带来的意义,余德分析称:“首先,对于估值而言,小ミ有过几轮调整,最终定价约为543亿美元。此外,由于证监会提出84条疑问,小Mi原本计划发行CDR但后来取消,并没有影响其顺利完成A+H股联通。此次破发虽然正常,但反映了市场环境不好。”他强调,“即便如此,小Mi依然取得了一项重大成就,因为它能够获得239.7亿元净融资,同时实现资本优先股退出,为员工解放提供更多机会。”
同时,他指出了三方面的意义:
融资:通过IPO获得大量资金,不仅解决了现金流问题,还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资本优先股退出:结束早期阶段多数融资带有回报性的情况,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次清晰可见的退出机制。
员工解放:通过股票奖励制度提高员工回报分配比例,以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动力。
总结来说,小Mi Ipo背后隐藏着四个关键特征:
体量庞大
采用新的标准(同股不同权)
在恶劣环境中完成融资
未来的不确定性
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审查,都可以认为这一步骤是为了应对接下来更激烈竞争和不可预知因素的一种策略性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或许需要重新审视那些曾经引领行业潮流,如2017年中国三件大事中的去杠杆、金融改革以及一带一路等现在开始出现的问题。
回到正题,我们探讨的是小Mi作为硬件起家的公司,它如何逐渐向互联网靠拢?余德提醒我们,“八年来的小Mi发展迅速,但利润率并不高”。他进一步指出,“智能硬件收入占70%以上”,IoT领域占20%,但实际合作关系并不牢固,大部分生态链企业体量也不足以构建稳固的地位。
最后,对于雷军提出的未来目标——智能手机业务进入世界前三、品类拓展进入更多千亿级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都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其实,大部分都是基于智能硬件延伸。如果说新零售和互联网业务确实存在,那么它们似乎还未真正落地或显著影响整个商业模式。
综上所述,无论从何种角度切入,只要看到那个“铁人三项”的概念,就无法忽略掉那根基石——智能硬件。而品牌驱动取代平台驱动,是另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所以,当人们谈及small Mi的时候,他们往往只看到手机,而不是全面的生态系统。不过,这也许正是该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探索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