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舞台上乐视与小米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状态乐视遭遇出事而小米则成为成功的典范这让人不禁思考二者之所
首先,小米迎来高光时刻。在港交所的特别安排下,小米以超大型铜锣作为开市仪式,这标志着它成为了首家“同股不同权”的创新试点公司,也是继阿里巴巴、Facebook之后,有史以来第三大规模的科技互联网企业IPO。
截至收盘,小米报收16.8港元,与发行价17港元相比仅下跌0.2%,市值约3759亿港元,即使首日破发,但此时小米市值已超越网易,与京东的市值差距不到100亿美元。
尽管面对经济下行周期和中美贸易战等不确定因素,小米依然选择在正确时间进行IPO。雷军在上市前夕(7月8日)发布公开信,描绘了未来小米的蓝图:智能手机业务争取尽快进入世界三强;有计划、有节奏进行品类拓展,进入更多千亿级市场;加速国际化,尽早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一半。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地歌网吴筱凤与高派信息CEO余德之间的谈话中获得一些洞见。余德认为,小미成是在意料之中的,而乐视出事是在意料之外。但即使如此,他们并不因此判断,即使小ミ今天上市了也离“大成”还很远,即使乐视出事儿了,它们企业也没“死”,尤其是乐视汽车,还可能会卷土重来。
余德进一步分析了小Mi IPO的情况。他指出,对于估值,从12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再到800亿、700、600,再到今天的小Mi IPO估值543亿美元。这一波三折显示出了市场不好,同时证监会提出的84条疑问后,此前的CDR发行计划被迫停止,这也是影响估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由于经济形势不好,上市首先就拿到了239.7多亿元净融资,这对于资本优先股退出以及员工解放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来说,小Mi IPO具有四个主要特征:体量庞大,其次于阿里巴巴和Facebook;采用新的标准,在市场不好的大环境下完成融资;未来的发展依旧不确定性较高;最后,为应对接下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不确定性因素而进行融资过冬。
关于小Mi模式,余德认为,小Mi诞生于互联网发轫之时,现在是创业的第八个年头。一路上,小Mi提出了很多概念,如“国民手机”、“专注、极致、口碑、快”、“粉丝经济”、“期货价”,但现在基本已经不提,因为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事情。八年来的小Mi发展惊人,比如2017年的销售收入达1146亿元,但利润率并不高,市场仍然处于一个不确定状态,或许这个市场还没成熟、小Mi很多事情还在路上。
我们发现小Mi现在所提的事物是不一致的,比如铁人三项中的智能硬件收入超70%,IoT占比20%左右,而实际上新零售和互联网业务又何去何从?因此,可以说小mi本质依旧是一家硬件公司或者甚至可以把它定位为手机公司。商业模式归根结底还是依赖粉丝经济,因此需要在动能做文章。而且由于靠品牌驱动,不像京东或阿里那样靠平台驱动,所以需要通过品牌推广来维持其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