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带罩子让他捏了一节课-无遮蔽的挑战一位老师的创意教学故事
在教育领域,教师的创意和想象力往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源泉。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没有带上课本,却让学生们捏出了一节课。
这位老师名叫李明,他教的是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有一天,学校组织了一个无书籍教学的活动,让老师们尝试以其他方式教授知识。这时候,李明想到了一种独特的方法。他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橡皮擦,然后告诉他们今天要学的是“三角形”的概念。
开始时,每个学生都被分配到不同的位置:有的站在桌子旁,有些则坐在椅子上。但是,没有任何书本或图纸可供参考。这个时候,一位小朋友忘记了带橡皮擦,而他的邻居却已经准备好了。他只能看着别人在做着各种奇怪的手势来表示“三角形”。
为了弥补这一差异,李明灵机一动。他命令那个没带橡皮擦的小男孩站起来,然后对他说:“你可以用你的身体来演示‘三角形’。”小男孩犹豫了一下,但随后明白了这是老师的一个游戏。在他身边围成一个大三角形,用手指触摸地面形成两个尖端。
接着,李明提出了问题:“谁能用自己的身体再找出一个更小一点、三边长度不等但仍然是一个‘三角形’?”房间里响起了嘈杂的声音,因为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能找到更好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没有书本,还没有任何工具,但通过简单而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他们学会了关于三角形的一切。
这种无需依赖传统工具和资料的教学法,不仅增加了孩子们学习新概念的心理投入,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原理理解力的认识。而且,这样做还促进了团队合作精神,因为每个人必须倾听并从别人的表现中学习。
这次活动后,有许多家长向学校反映称,他们孩子回家之后不停地讨论着“如何画出三个点才能组成一个真正的三角形”,甚至有些孩子自己动手去模仿实验室中的实验,以验证这些新的理论。在这样的环境下,小朋友们也学会了一些科学探究法,这对于未来的科学研究具有不可估量价值。
通过这样的创意思考和实践操作,无需书本就能完成一堂课,是不是很神奇?虽然当时只是一次偶然间发生的事情,但是它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即即使在缺乏资源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够找到更多创新、有效的情感参与式教学方法。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没带罩子让他捏了一节课”,就是因为这种非凡的教育智慧,它能够超越传统限制,使得知识传递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